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29
1
Software Development

入吾 Go 中:走訪 Go 語言內部實作系列 第 29

第二十九天:終點的 main.main

  • 分享至 

  • xImage
  •  

前情提要


昨日一路單槍匹馬的執行流程 fork 出了一個 sysmon 執行緒在另外一個 M 上,正式成為多線程並行程式了。

多線程除錯的現實

我們現在有兩隻執行緒,其中一隻是原本的主執行緒,它執行完 clone 系統呼叫之後,因為都已經在各個呼叫的尾部,所以很快就沿著原路順序回到 newosprocnewm1newmruntime.main 去繼續執行期的設置工作;另一邊廂,新生的執行緒轉入 sysmon 函式之後,會做些什麼、走到哪裡呢?

筆者對於 gdb 的運行原理其實不太熟悉,因此不能肯定我們一路以來對 GO 程式除錯的經驗是常態或是異常;但無論如何,筆者觀察到一個現象是,當我在除錯 prompt 中鎖定一個 thread 作 step(含進入函式呼叫的下一步指令) 或 next(不含進入函式呼叫的下一步指令)的時候,其餘的執行緒都會前進的非常快速,以致於我們必須反向操作。也就是說,如果我想看主執行緒,我可以卡在系統監控者做幾次步進之後再觀察;但由於被卡住的執行緒以外的執行緒都會執行的非常快速,所以其實常常這樣操作幾次之後,主執行緒就已經走完 main.main 並結束了。

也就是說,我們這裡必須要很迂迴的去追了?也未必盡然,筆者發現 stackoverflow 上有這篇文章關於特定執行緒的恢復政策問題,似乎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這就來試試看:

(gdb) set scheduler-locking on
Target 'exec' cannot support this command.
(gdb) b runtime.sysmon
Breakpoint 1 at 0x434d10: file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proc.go, line 4315.
(gdb) run
Starting program: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hw 
[New LWP 4598]
[New LWP 4599]
[New LWP 4600]
[New LWP 4601]
[Switching to LWP 4598]

Thread 2 "hw" hit Breakpoint 1, runtime.sysmon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proc.go:4315
4315	func sysmon() {
(gdb) set scheduler-locking on
(gdb) info threads
  Id   Target Id         Frame 
  1    LWP 4594 "hw"     runtime.clone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sys_linux_amd64.s:556
* 2    LWP 4598 "hw"     runtime.sysmon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proc.go:4315
  3    LWP 4599 "hw"     runtime.clone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sys_linux_amd64.s:556
  4    LWP 4600 "hw"     runtime.clone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sys_linux_amd64.s:556
  5    LWP 4601 "hw"     runtime.clone () at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runtime/sys_linux_amd64.s:556

各位讀者可以看到,這次的執行在卡在系統監控者所在之斷點之前,主執行緒那邊已經多 clone 出三個執行緒在等了。參考上述連結,使用 set scheduler-locking on 的排程鎖定功能,的確是可以如預期般運作的。

scheduler-locking 本身還有其他功能,可參考它本身的 help 訊息去使用。

系統監控者函式內有一個巨大的迴圈且沒有離開條件。大略來說它做的事情就是 delay 一段時間,然後觀察是否要幫整個系統打雜,檢查 GC 狀態或是處理網路相關內容之類的操作。

主執行緒接下來的路

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不在被其他 thread 干擾的情況繼續看看主執行緒的行為了。

        lockOSThread()
         
        doInit(&runtime_inittask) // must be before defer
         
        // Defer unlock so that runtime.Goexit during init does the unlock too.
        needUnlock := true
        defer func() {
                if needUnlock {
                        unlockOSThread()
                }
        }()

        gcenable()
                
        main_init_done = make(chan bool)
	                
        doInit(&main_inittask)
                
        close(main_init_done)
        needUnlock = false
        unlockOSThread()

	fn := main_main // make an indirect call, as the linker doesn't know the address of the main package when laying down the runtime
        fn()

成對的內容可以先拆解分析。比方說 lockOSThreadunlockOSThread鎖定是為了在初始化階段將主要 goroutine 綁定主要系統執行緒。綁定的方法也很簡單(反之亦然),它的內容是:

func lockOSThread() {
        getg().m.lockedInt++
        dolockOSThread()                                                                                                          
}
...
func dolockOSThread() {
        if GOARCH == "wasm" {
                return // no threads on wasm yet
        }
        _g_ := getg()
        _g_.m.lockedg.set(_g_)
        _g_.lockedm.set(_g_.m)
}

值得一提的是解除綁定的呼叫出現過兩次,一次是真正的比較靠近尾端的時候,但第一次是使用 defer 呼叫的,根據註解,這可以讓它在 runtime.Goexit 執行時被呼叫。但是若是設置斷點於 unlockOSThread,會發現 Hello World 程式不會走到兩者任一。

main_init_done 是一個攜帶布林值的 channel,它也是與 C 的交接界面 cgo 機制的一部分,這裡就略過了。

doInit 是在 do 什麼 init?

上面一段引用的程式碼片段中出現了兩個 doInit 函式呼叫。一個使用參數 runtime_inittask,另一個則是 main_inittask。第一個的註解顯示它必須在 defer 使用之前呼叫。這兩個參數都屬於 initTask 型別,

type initTask struct { 
        // TODO: pack the first 3 fields more tightly?
        state uintptr // 0 = uninitialized, 1 = in progress, 2 = done
        ndeps uintptr
        nfns  uintptr
        // followed by ndeps instances of an *initTask, one per package depended on
        // followed by nfns pcs, one per init function to run
}

這個裡面就是放置一些初始化軟體包(package)需要的內容了。state 表示整個軟體包初始化階段,我們稍後進入 doInit 時會看到;ndeps 是則是其他相依的軟體包數量,至於實體則會接在 nfns 之後;nfns 成員是初始化所需要的函式數量,那些函式也會被附帶在後面。所以雖然看起來這個結構體的固定成員只有三個 uniptr,但實際上是一個不定長度結構。

處理這個結構的 doInit 方法如下:

func doInit(t *initTask) {                                  
        switch t.state {                                    
        case 2: // fully initialized                        
                return                                      
        case 1: // initialization in progress               
                throw("recursive call during initialization - linker skew")
        default: // not initialized yet                     
                t.state = 1 // initialization in progress   
                for i := uintptr(0); i < t.ndeps; i++ {     
                        p := add(unsafe.Pointer(t), (3+i)*sys.PtrSize)
                        t2 := *(**initTask)(p)              
                        doInit(t2)                          
                }                                           
                for i := uintptr(0); i < t.nfns; i++ {      
                        p := add(unsafe.Pointer(t), (3+t.ndeps+i)*sys.PtrSize)
                        f := *(*func())(unsafe.Pointer(&p))
                        f()                                 
                }                                           
                t.state = 2 // initialization done          
        }                                                   
}

`state` 在這裡標誌著初始化的進度,完全的新軟體包為 0,還在初始化當中為 1,已經完成相依性和初始化函式執行則是完整的 2。整個 switch 結構之中還是預留了代表初始化當中的狀態的 1 的狀況,因為這時候可能表示 linker 出了點差錯。除此之外,本體還是在整個 default 的狀況裡面。

有兩個 for 迴圈分別擔任**相依性解析**與**初始函式呼叫**的工作。對於 C 母語的筆者來說,不定長度結構體的拆解沒有什麼神秘,就是指標的計算與挪移而已,這裡其實也需要一模一樣的手續,所以使用 `add` 通用函式與 `unsafe.Pointer` 操作指標。至於取得相關位置之後的後續處置,第一個負責相依性解析的迴圈是遞迴呼叫 `doInit` 本身,這其實也相當直觀;初始函式的呼叫也相當如此,就是當作間接的函式呼叫。

這個追蹤的過程也相當有趣。一開始的 `runtime` 初始有一個相依套件 `internal/bytealg`;後來的 `main` 初始就走得比較深了,雖然他本身只有 `fmt` 一個,但是後續還會因此使用到 `error`、`strconv`、`error`、`internal/reflectlite` 等等。


這些都走完了之後,我們終於進入到了最初的起點,`main.main`。

### 疑問
---
* 之前也問過了,可是為什麼函式指標要傳程式碼的指標的指標?
* 什麼叫做主要 goroutine?主要 OS thread?難道不是 `runtime.g0` 和 `runtime.m0` 嗎?
* `defer` 和 `go` 都是很常用的非同步關鍵字。它們生效的機制是什麼?(使用 gdb 已知 `go` 可能會觸發 `runtime.newproc`)
* 為什麼 `main.main` 會沒辦法被 linker 定位?還是說 GO 的連結方式有順序性,所以才強調 **when laying down the runtime**?

### 本日小結
---
介紹一個並行除錯技巧並觀察 `runtime.main` 的部份內容,並且終於來到 `main.main` 與之銜接。

上一篇
第二十八天:其他的 M 登場
下一篇
第三十天:繼續前進
系列文
入吾 Go 中:走訪 Go 語言內部實作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