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問: 在學校學的有用嗎?還有哪些管道?
第三個問題是以軟體設計的經驗來說
在學校學到的哪些有用,或者甚至是否有用
這個問題問我不是很準
因為我沒在學校學過程式設計
但是我是有些朋友是資訊科系的
那從他們的經驗
我聽起來,這是二手的
就是說其實,最有用的反而是一些比較扎實的東西
好比像說數學,好比像說英文,好比像說中文閱讀,基本閱讀的能力 一些邏輯的觀念
或著有些人會去修一些哲學相關的或者是思想相關的課程
那這些東西是一切的根本嘛
那我們在做軟體設計的時候
其實很大一部分並不是照表操課的
好像是跑一支程式那樣子去設計一支程式設計一支程式最大部分的工作跟做數學或哲學很像 就是你要把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完全沒有遺漏的放在腦裡 然後你在腦裡去運轉它
看看它內部有沒有矛盾
看看它在哪裡可以加強
看看它在哪裡可以繼續延伸
或者把別人做的抽象的結構放在你的腦裡去測試
所以最重要的並不是能夠去死背什麼東西的能力 或者甚至也不是記住哪些程式框架
或程式架構的經驗
這些現在上網全部都很容易地可以查的到最重要的是
你是否對於符號的操作
包含數學的符號
或著是語文的符號足夠抽象到你腦理可以放一個很大的結構而不漏失掉任何的細節
那這個在學校當然是可以學的
你學作文或著是學一些比較抽象的代數
或者是解析幾何
或這些裡面都需要這一類的對於抽象概念的掌握
或對抽象概念的落實
好比說證明的過程等等
可是除了這些之外
我覺得剩下來的就是給一些題目了
如果你的相關科系有給你一些有趣的題目
做一些機器人啊
找路程式啊
做一些電子藝術啊數位藝術啊之類
先是你感興趣的 那個感興趣的感覺會留著 在你以後寫程式的時候 這種感興趣的感覺可以讓你比較快的進入一個專注的情況
那當然除了這種經驗的累積之外
一些基本技巧的掌握
現在在線上的
什麼可汗學園(Khan Academy)啊
Code Academy啊
現在可能有這個數以百計的在線上教你基本的程式語法
基本的 API
給你一個程式的社群
等等的這些東西
乃至說你掌握了這些之後
上 GitHub
或者上 StackExchange
或者上 Hacker News
或上 IRC
跟實際做自由軟體的人一起工作 那當然是更快的能夠累積經驗
可是在到這一步之前
最重要的仍然是 你對於做出一個抽象的會動的的東西 有沒有一些熱情或者是感興趣的那個經驗 以及對基本的符號操作跟邏輯操作 是不是夠扎實到 你可以在腦裡記住這些抽象的結構 而不遺漏任何細節
我想大概就這樣
第四問: 如何避免自己嚇自己?如何評估挑戰?
Ok! 那接下這一題是分成兩個
一個是碰到大的挑戰如何避免自己嚇自己
另一個是說如何評估一個挑戰是對於專業成長有益還是只是浪費時間
那首先避免自己嚇自己
有一個想法是說如果你面對一個大的挑戰 不要把它看成一個大的挑戰
而把它看成一系列小的挑戰
那當然每一個單獨的小挑戰都沒什麼可怕通常一個人會覺得一個大的挑戰很可怕
並不是因為它的Scope它的範圍很大
而是因為它的範圍沒有限制 你不知道它的範圍有多大
為什麼你並不知道他多大一方面是第一個 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以參考
或者是你有相關的經驗
可這些相關的經驗都是恐懼的經驗
一方面是在理性上
然後二方面是在無意識的感受上
這兩個都會促成人在恐懼的情況下 產生那我要去奮鬥呢還是我要逃跑呢的想
可當你面對一個比較大的工作呢
你奮鬥或逃跑都撐不了多久
所以避免自己嚇自己的方式
回到我們剛才本來講的
就是說如何先去問自己說 我現在這種恐懼的感覺是不是以前類似的東西觸發的
然後我現在這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
是不是因為我其實可以去問某些資訊
甚至是查某些關鍵字
就可以稍微對這個輪廓有一點釐清
那這兩個都是立即可以做的事情一個是閉上眼睛自己問自己 一個是打開網路查幾個關鍵字或者問問朋友
那隨著做這兩件事情的習慣變多
可能就可以慢慢看到說絕大部分的情緒上面的恐懼跟反應 其實都不是來自問題本身 而是來自於對之前的問題的感受跟經驗
隨著正向的經驗稍微變多一些之後
就可以知道說
不管是正面的感受
還是負面的感受
這些跟問題都沒有關係
才能夠真的集中到問題上
那等到你真正能夠集中到問題上 其實這些都不成為一個挑戰 就成為你每天實際上在做的事情
那另外一半的問題
就是說
那你每天在做這件事情
這到底是浪費時間呢
還是有在培養某些技能
我覺得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一個前設
就是說
如果沒有一直培養某些技能好像就是在浪費時間
那這個滿奇怪的
因為你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是專心致志的去做 它至少能培養一個技能 就是專心致志的技能
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事實上這個技能是要掌握其他新的技能時,不可或缺的的技能
所以我的建議會是說不管是什麼即使看起來非常無聊的事情,就去做 那在這中間試著找出一些有趣的地方 讓你能夠繼續做
但是只要有繼續做
到最後,你就能夠專心
只要你能夠專心,你就能在那件事情上看到更多可能性
至於你要從那邊轉去做別的事情
或者你想要把這件事情創造出有額外的挑戰性
那就是你掌握了那件事情
而不是被那件事情大的的範圍所嚇著的時候
所可以自由做選擇的
那這個就跟專業的技能完全不一定有關係
有多少關係是你自己去決定的
這完全可以只是消遣
或著說你覺得這是你的價值的一部分
或者是說我就是想做這件事
這就是我培養我的創造力的方式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理解。
第五問: 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兼顧自己的興趣跟職場的需求
現實跟理想要如何平衡以及如何面對兩者拉扯的過程。
這個問題的前設比剛剛那個更多
這個好像是說
這讓我想到一個最近有一個藝術展覽
他叫做最低工資機器
這個機器裡面裝滿了銅板
然後呢有一個扳手
你只要一直去旋轉那個扳手
就可以用每小時大概是100塊台幣的速度
有銅板這樣掉下來
所以那就是一個最低工資
所以只要你去轉這個扳手
那你就可以領到最低工資
這個藝術的有趣之處是在於說
它具象化了我們對於所謂職場上的一個想像
就好像你要去做一些完全是異化的
就是說你自己不是自己了
你只是用來轉一台機器的工具的一隻手的這個過程
才能夠換到你拿去在週末或者休閒時間
去吃喝玩樂或追求自己的理想等等等等的需要的機器
那這個完全不適用於今天的環境不要說未來了
首先大家都知道
重複轉把手這件事情有很多機器可以做的更好
那凡是
不需要創造性
不需要同理心
不需要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
所具備的那種小肌肉跟視覺的統合協調
例如像是洗頭
這個機器人根本作不來
因為他需要很多我們無意識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的這三種能力
之外
像是轉扳手這件事情早就不需要人來做了,也沒有什麼人在做了
所以現在的問題比較是說當你知道自己有一個興趣 並且在發展這個興趣的時候 如何度過你的興趣還沒有辦法支持你的生活的時間
這個問題當然就沒有辦法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在社會福利比較好的國家,例如像芬蘭
你就可以當學生或是領失業給付
那個就可以讓你過基本的生活
你完全不需要賺錢
然後就可以一直做感興趣的事情
直到你把這件事做到足夠好
以至於你很有信心可以一面做,然後一面享受
還可以別人付錢讓你做這件事情
那在社會福利沒有那麼好的國家
比如美國
那這中間就有很多
你可能要去借錢
或者是你可能要找到別人想要資助你的生活
等等等等的這些方式
所以這完全看你所處實際環境而定
可是有一個是不變的 就是說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做你完全不感興趣的東西 感受那個拉扯
然後在裡面稍微存一點點的時間或錢 來發展自己的興趣
那基本上是完全不太可能在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之內 把這個興趣發展到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主要工作
那這個拉扯就是不會停的
所以這個問題比較好的一個回答是你一但感覺到拉扯 就要改變這個情況 因為你如果陷在那個拉扯裡面 這個拉扯本身就會阻止你 把興趣變成可以用來維生,或甚至是感受到生命的樂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