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毛。
今天是Day 3,昨天講了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介紹與差別,而今天要來看看傳統網路的困難與缺點。
隨著網路服務與巨量資料的需求日漸增加,網路的路由表也愈來愈複雜,因此也產生不少問題。
為了要完成各種網路的協定,switch和router會不停地拆/組封包,這也導致了傳輸效率不佳;除此之外,網路中其實有很多東西需要設定,其中像是Routing、STP、QoS等等…,網管人員在大型網路環境中,時不時地需要去調整上述的設定或是基於客戶的需求去調整設定,但是調整這件事,雖然用講的很容易,但是在真實的網路環境中卻相當複雜,而且配置上會花費不少的人力與時間。
此外,網路通訊的設備雖然可以透過協定進行傳輸資料,但是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網管技術,又或是不同的網路作業系統,這些軟體之間難以相容,因此一旦買了某一家廠商的設備,未來在更新上就會收限於該廠商提供的網管功能。
除了上述問題,這次主要探討的是傳統網路中Middlebox的問題,Middlebox在擴充性、可控性、靈活性與效能等方面有待改善。
在繼續說下去前,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Middlebox
A middlebox is defined as any intermediary device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the normal, standard functions of an IP router on the datagram path between a source host and destination host.
也就是說任何設備只要它不是常規和標準的設備,而且是在來源端到接收端之間,那就可以稱為Middlebox,也稱作Network Appliance和Network function。
Middlebox主要部署的目的是得到安全性與效能優勢,舉例來說:
回到剛剛說有待改善的部分,由於傳統網路中Middlebox是在硬體上,以IPS為例,下圖是Cisco IPS 4240 Sensor,如果說在網路中的每個switch都要擴充IPS的網路功能,那就得每個switch都去擴增一個設備。除此之外,如果要調整Middlebox的設定就得一台一台透過Command-line的方式去設定。
因此就需要透過一些技術來改善傳統網路中所遇到的問題,那改善的技術就留到明後天啦~
那麼大家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