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在GKE採用簡單的佈署示範讓我們對服務上手性更為容易,但實際上有更多很值得拿來進階應用生產環境使用的功能來做說明,我也把原來已經簡易佈署的K8s Cluster移除,本篇就來針對一些有意義的功能來圖文探索。
多可用區域的實體層級服務保護,建議生產環境一定要選擇此。下拉選單指定的版本可以選擇。
節點數量預設是會在底層跑3台GCE伺服器,測試環境可以選擇更低的數量節省成本,當然生產環境可能會更多,自行判斷。自動擴展,且Pod所支撐的Node上下限可以依據預估的負載量判定設置。是否有設置可用性區域來做執行的地區選擇。Node數量允許的上限值及如果異常Node可接受數量。


HDD或是較高IOPS的SSD磁碟

最多可以執行110個Pod,也可以根據負載等應用考量指定Pod最多的上限值。原GCE上綁定的防火牆規則做法相同,如果沒有設置是無法直接對外提供服務的。
gVisor本身是Google開發的容器沙盒,在Linux內核上運行涵蓋安全,效率和易用性,並與Docker容器隔離技術相比,gVisor在用戶空間初估可以有200+的Linux系統調用,重要應用如:不受信任第三方工作負載叢集就可以透過此來做安全隔離防護。
更智慧化的套用規則,搜尋等關聯性。 >> 科普中繼資料

最少>=4hr

CIDR。NodeLocal DNSCache來減少發送到kube-dns的DNS查询頻率次數,進而降低DNS查找延遲時間,讓服務更有效率。
安全功能概觀:
適用於AI運算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成本計量來檢視是否有浪費資源的情況。可以參考此篇 >> GKE使用計量服務
應用程式交付流程則啟用Application Manager,尚在Beta階段lstio微服務管理工具來更無縫接軌各微服務間的任務。
以下就如同前篇,部署完成後節點集區的狀態清單視角。

各節點的資源分配使用與健康狀態。
單一節點的資訊狀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