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lpha Camp 學成,順利找上工程師的工作之後,雖然人已經到了香港,但還是參與蠻多 Alpha Camp 之後的課程設計以及擔任課程的助教。
一開始其實沒有想得那麼多,單純只是因為之前的同學變成了設計課程的教育家(O),所以偶爾會跟他討論課程的設計以及期中期末考題目的設計。那時候選用的語言是 Ruby On Rails,因為從 AC 學到做第一間工作都是使用 RoR ,所以有比較多的東西可以分享給他。後來選用 Node.js 之後,只能比較從程式設計的方向來做分享(畢竟有沒有用該語言做真正的軟體開發,還是有差)
從第一次的大航道、四學期的 Node 班到三學習的模組化班,常常都會見到迷茫的學生們,雖然很有實力,但是就是缺乏一些自信,或者勇氣,猛然一想:這不就是以前的那個自己嗎?在上課程的時候,也常常鬼打牆,太快跳到結果而忽略過程,看不懂程式碼。
所以後來雖然轉了語言,還是決定留下來擔任助教的身份,協助更多對軟體開發有興趣的人,甚至就是以轉職為前提的人提供更多的經驗分享以及方向,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的問題的同時,也順便介紹自己之前怎麼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找到答案(畢竟不能一直給魚吃,也是要教釣竿怎麼用,不然之後沒人給魚就死掉了)。
我覺得擔任助教最難的地方是該如何衡量自己有沒有真正幫到學生,有時候太佛系,有種放生的感覺;有時候又可能管太多,讓學生喪失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而每個學生狀況其實不太一樣(不得不說程式語言還是有點需要天份),需要真的因材施教。
最想對同學們說的話:在軟體開發之中,沒有”標準答案“這件事,只有針對某種情況所下的決定,所以這個產業才會這麼的蓬勃發展(或者雜亂無章(?))。所以如果心裡有個想法,試著自己評估選擇該方案的優劣,然後比較與自己平常的做法有何優缺點,如果優點大於缺點的話,就試試看自己心中的方案!說不定會開創出新的 Solutio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