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3

[Python] 關鍵字yield和return究竟有什麼不同?

學習Scrapy的過程中碰到 yeild 這個關鍵字,我使用Python快半年了,還真的是第一次遇到這個關鍵字,於是我花了點時間研究後,終於明白它的作用了,怕下次看到時忘記,所以用這篇文將yield這個關鍵字重點整理一下。

1. yield的核心目的:為了節省記憶體

如果想要印出0~100的平方時,我們可能會這樣寫。

powers = [x**2 for x in range(100)]

for x in powers:
    print(x)

但這樣有一個致命問題在於,必須把整個list都存放在記憶體中,100個元素可能還不成問題,但如果今天的對象是一百萬筆資料,記憶體可能會承受不了,程式就崩潰了。

接下來就會說明yield要如何節省記憶體,但在此之前,先來談談Python的生成器(generator)。

2. 什麼是生成器(generator)?

生成器是一個可迭代的物件,可以放在for迴圈的in前面,或者使用next()函數呼叫執行下一次迭代。

和列表的差別在於,生成器會保存上次紀錄,並只有在呼叫下一層迭代的時候才載入記憶體執行

所以將上面的例子改寫成生成器,結果是一樣的,卻可以防止超過記憶體,注意我用的是 ( 而不是 [

powers = (x**2 for x in range(100))

for x in powers:
    print(x)

3. 函數加入yield後不再是一般的函數,而被視作為生成器(generator)

呼叫函數後,回傳的並非數值,而是函數的生成器物件。

4. yield和return一樣會回傳值,不過yield會記住上次執行的位置

yield和return一樣都會回傳值並中斷在目前位置,但最大不同在於yield在下次迭代時會從上次迭代的下一行接續執行,一直執行到下一個yield出現,如果沒有下一個yield則結束這個生成器。而且接續上一個迭代前的變數不會改變,就是維持上次結束前的模樣。

這部分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def yield_test(n):
    print("start n =", n)
    for i in range(n):
        yield i*i
        print("i =", i)

    print("end")

tests = yield_test(5)
for test in tests:
    print("test =", test)
    print("--------")

執行結果:

start n = 5
test = 0
--------
i = 0
test = 1
--------
i = 1
test = 4
--------
i = 2
test = 9
--------
i = 3
test = 16
--------
i = 4
end
  1. 從第10、11行看到呼叫yield_test()後回傳的不是一個數值,而是一個可迭代的生成器。
  2. 在第一次迭代時,印出了 "start n = 5",因為不在迴圈中,所以僅僅印出這一次。
  3. 進入迴圈中,第一次時 i=0,接著遇到yield並回傳 0*0 = 0,並回到主程序。
  4. 主程序的test接收到回傳的0,於是印出 "test = 0" 並印出 "--------",結束這次迭代。
  5. 接著進行第二次迭代,會從上次結束的下一行開始,因此印出 "i = 0"。
  6. 完成後又回到迴圈開始,這時 i=1,接著再次遇到yield並回傳 1*1 = 1,並回到主程序。
  7. 主程序的test接收到回傳的1,於是印出 "test = 1" 並印出 "--------",結束這次迭代。
  8. 其他次迭代依此類推,直到i=5跳出迴圈,印出 "end" 之後已經沒有yield了,生成器會返回一個error StopIteration (這邊沒有印出來),告訴主程序迭代已經結束了。
  9. 結束主程序。

看完上面例子後,應該會從原本朦朦朧朧到有點概念了吧,其實yield有點像偵錯模式的中斷點,只是多了中斷時回傳值而已。

5. next()呼叫下一次迭代,send(n)呼叫下一次迭代並傳遞參數

def test():
    print("start...")
    while True:
        throw = yield 10
        print("throw:", throw)

p = test()
print(next(p))
print("-----------")
print(next(p))
print("-----------")
print(g.send(7))
print("-----------")

執行結果:

start...
10
-----------
throw: None
10
-----------
throw: 7
10
-----------
  1. 建立一個可迭代生成器p。
  2. next()執行第一次迭代,印出 "start..." 並回傳 10,但注意throw在賦予值之前就被中斷了。
  3. next()執行第二次迭代,因為throw並沒有被沒有被賦予值,所以印出 "throw: None",接著回傳 10。
  4. send()傳入7,等同於在上次結束的位置填入7,因此 throw=7,印出 "throw: 7"。

順帶一提,第一次迭代不可以send任何數值進去,因為沒有上一個位置可以接收。

6. Python range小知識

在Python 2.X中,有分range和xrange兩種,range就像第一個例子,生成一個[0, 1, 2, ...]的list。xrange則像第二種例子,使用生成器減少記憶體消耗。

但在Python 3.X後range就等於xrange,使用type()檢查會知道已經是range型態了。

print(type(range(10)))   # <class 'range'>

如果開始學就是Python3.X,就不必在意這些細節,繼續放心地用range吧!

參考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