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順序構圖法,是根據上一篇的 CPM (Critical Path Method) 衍生出用來建立任務網路圖的一種方法。
與純 CPM 最大的差別是順序構圖法呈現了任務的依賴關係,如果專案時程有變化,使用 PDM 的方法會很容易看出來,因此 PDM 強化了時程評估的準確度。
實踐 PDM 一樣需要確定關鍵路徑,因為 PDM 也是 CPM 的一環。
PDM 對任務之間定義的依賴關係總共有四種,以下舉例是兩個任務之間的關係:
範例: [任務 A哪裡] 到 [任務 B 的哪裡]
這個連線的方式的意思可能代表任務會是平行處理的,Task A 的最早開始時間,就是 Task B 的早開始時間,也就是 B 要等到 A 開始進行了,也才會開始進行 B。
這個的連線方式代表 Task B 如果要完成的話,Task A 也必須要先完成才行,所以 Task A 的結束語否與 Task B 的結束語否直接相關,這樣的作業方式也可能代表任務會是平行處理的。
這是最直接可以了解的圖, Task B 的【最早完成時間】會受到 Task A 的 【最早開始時間】影響,進行流程是 Task A 做完再做 Task B。
這個連線方式代表 Task B 要完成之前,Task A 要先開始,Task A 的【最早開始時間】會影響 Task B 的 【最早完成時間】,有一點像是要下班前,必須先讓某個人開始上崗位,這樣你才算交接完成,快樂下班。
下圖是一個 [1] 的範例,呈現了套用 PDM 的 PERT 的圖表以及評估時間表,也含有含流程的甘特圖的整合。
ADM (Arrow Diagram Method) 箭頭構圖法,不一樣之處在於任務是使用【箭頭本身】表示的,上述任務都是用圈圈表示,但 ADM 是箭頭; ADM 本身已經很少被使用,PDM 會較於熱門,不過 ADM, PDM 都是時常被提到的構圖法,因此會一併介紹。
ADM 與 PDM 不同, ADM 的工作流基本上都必須依序完成,前面的工作完成之前,後面的工作就是不同進行,無法依照 CPM 浮動、崩潰的概念來拖延專案時間。
ADM 的其中一個畫法,就是每個任務都用實線箭頭連接,如果有依賴關係就可以用虛線箭頭連接,並且在箭頭下面寫任務持續時間,每個節點中間寫的是進行進度 (抑或是任務順序編號),一個任務做完就會停在某個進度編號上:
進度編號可以是 1,2,3,4,5…,但如果這麼做,臨時有插播任務就會變得很奇怪,於是根據 Praxis Framework [9] 提供的方法是以 5 遞增來表示節點順序。
要評估關鍵路徑,方法會與 CPM 依樣需要列出時間,使用節點的圓圖來表示,根據 Praxis Framework [9] 提供的方法就會使用下面這個畫法來表示最早開始時間 (EET)、最晚事件結束時間 (LET):
剛才所說到的【箭頭本身表示任務】、【圈圈本身表示任務】這兩大詞就只是 AOA (Activity On Arrow)、 AON (Activity On Node)。
ADM 箭頭構圖法,就是 AOA (Activity On Arrow) 箭頭表示活動。
PDM 順序構圖法,就是 AON (Activity On Node) 節點表示活動。
References:
[1] https://vi.wikipedia.org/wiki/S%C6%A1_%C4%91%E1%BB%93_m%E1%BA%A1ng_PDM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row_diagramming_method
[3] https://www.projectmanager.com/blog/precedence-diagramming-method
[4] https://acqnotes.com/acqnote/tasks/precedence-diagram-method-pdm
[5] https://acqnotes.com/acqnote/tasks/network-diagram
[6] https://project-management.fandom.com/wiki/Precedence_diagramming_method
[7] https://project-management.fandom.com/wiki/Arrow_diagramming_method
[8] https://taityo-diary.hatenablog.jp/entry/2016/05/14/140935
[9] https://www.praxisframework.org/en/library/activity-on-arrow-diagram
[10] https://uomustansiriyah.edu.iq/media/lectures/5/5_2018_01_09!02_39_09_P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