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人知道比特幣是由區塊鏈的技術所打造,但你知道其實是先有比特幣才有區塊鏈嗎?
嚴格來說兩者其實是同時發生的,因為比特幣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只是區塊鏈這項技術是在比特幣被發明後才提出命名的。比特幣的發明人為中本聰(Satoshi)
,他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比特幣的文章,並提出了他對這個”虛擬貨幣”的想法及使用的演算法,並於2009年1月開啟了第一個區塊,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
相信各位一定都聽過區塊鏈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
吧?
要了解比特幣之前,讓我們先把區塊鏈想像成是一個超大的帳本….
大家平常生活中賺到錢會放在哪裡呢? 不外乎就是存到銀行吧! 把錢存進銀行其實就是一種中心化的行為,你雖然可以透過網路或手機app即時查看自己的戶頭內有多少錢,但你可否有想過你的存款數字只不過是銀行系統內的一筆資料罷了,如果被駭客入侵,你的資產數字將可以被輕易修改,甚至銀行若是不幸倒閉,你的資產也就這樣消失了。
為了解決上面中心化一人獨大的紀錄方式,區塊鏈就是把帳本分布在世界各地,只要你有電腦,任何人都可以一起來參與記帳,這樣就可以確保你的資料無法被人任意修改。
所謂的51%原則是指一個人不能擁有50%以上的帳本,否則就會失去去中心化
的條件。舉個例子,假設今天有ABC三個人在吵架,其中雖然只有A在說實話而BC都在說謊,但因為兩個人大於一個人,所以說實話的A仍百口莫辯,無法替自己解釋清白,人們反而會相信基數較大但說謊的BC兩人。剛剛有提到區塊鏈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去做紀錄的,具備著無法被輕易竄改的特性,但若是今天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資料,那也就沒有那麼安全了。
今天第一天輕鬆一點,用簡單的方式闡述了區塊鏈大致上的概念及運作原理,但最終仍與比特幣無法脫離關係,所以下一篇就讓我們來介紹比特幣吧!
<上一篇> [Day 1] | 目錄與引言 | NFT、區塊鏈、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發出屬於自己的NFT吧!
<下一篇> [Day 3] 比特幣揭密! 背後的實際運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