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簡單介紹了區塊鏈的運作方式,並用一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超大記帳本來做比喻,現在讓我們來實際認識比特幣吧!
一個比特幣的區塊大約可以儲存4000筆的交易資料,而其中每筆資料都包含了日期、付款人、收款人、交易金額以及區塊資料等,擁有完整的資料結構。當一個區塊存滿了交易紀錄就會接到第二個區塊、第三個區塊…,一個區塊能容納的資料大小約為1MB,而每筆資料則為256B,所以一個區塊大約能儲存4096筆資料左右。從比特幣2009年上線至今已產生了約750,000個區塊,也就是佔用了超過750GB的記憶體。
(https://bitnodes.io/nodes/live-map/)
沒錯!其實比特幣的區塊鏈就是一個大型帳本罷了,他記錄了全世界所有使用者的交易紀錄(Transaction),因此也被直接稱作比特幣帳本(Bitcoin ledger)。
比特幣帳本是經由區塊(BLock)
與鏈結(Chain)
所組成的,因此合成為區塊鏈(Blockchain)
。而將每個區塊串聯的過程就是鏈結,為了確保資料無法被輕易竄改,需要經過一種複雜且特殊的運算叫條件雜湊(Conditional hash)
,而這整個過程就被稱作挖礦(Mining)
,礦工們會透過電腦參加鏈結的運算過程,若成功則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在了解比特幣的運作原理後,好處及壞處應該淺而易見。比特幣雖然具備著去中心化且無法被輕易竄改的特性,卻也伴隨著非常大的代價。今天小明將自己的0.00001枚比特幣發送給小美,這個看似數字極小的簡單動作,卻要動輒全世界的電腦一起運算做紀錄,是否有點得不償失呢? 也因為這樣,比特幣的存在與實用性仍被多數人質疑。
今天又更深入理解了比特幣帳本的運作原理,但實際上它到底是怎麼運算的呢? 每次算出區塊就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所以比特幣有限量嗎? 讓我們明天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吧!
<上一篇> [Day 2] 區塊鏈的起源與比特幣
<下一篇> [Day 4] 挖礦?比特幣運行的必需品 其實比特幣有限量!(一)交易識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