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模型的形成跟OSI不大一樣,網際網路先發展了網際網路先發展了TCP/IP協定組合,後來才建立TCP/IP模型供討論參考;OSI模型卻是先架構模型才討論建立協定。兩個模型運作原理是一樣的,只是TCP/IP模型層級較少,更為單純,效率較好。TCP/IP模型共分成四層,由上至下包含應用層、傳輸層、網際網路層、網路介面層。
TCP/IP協定組合的全名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其真正的意義是TCP協定,再加上IP協定的統稱。很多網路的傳輸是以這兩個標準為主,作業系統習慣將兩者做在一起以增加效率。要能網路連線,就必須安裝TCP/IP的通訊協定。
TCP是傳輸層中最有名的通訊協定之一,稱為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其主要任務就是確保資料在網路上能正確的傳輸,提供流量控制的特性。
TCP/IP模型的第二層:網際網路層,他的協定稱為Internet Protocol,簡稱IP協定,負責網路的邏輯位址,使用IP位址使得網路上的兩台電腦可以透過複雜的網際網路來路郵送收資料,IP除了有定址個功能外,由於封包船傳送的過程中可能會跨越不同的網路,像是從廣域網路傳送至區域網路,而每一鏈結層都有限制最大的封包長度(MTU),所以在傳送的過程中有時必須將封包切割成數個較小的封包,才能送往目的地。
參考資料:博碩文化《網路概論與實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