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22
0
自我挑戰組

當軟體PM的動畫師:人生相談室系列 第 22

[雜談] 報價前的"需求訪談"要做到什麼地步(下)

  • 分享至 

  • xImage
  •  

(呈上篇)

但不是每個專案的需求訪談都需要到這樣的地步阿,那這些落在微妙程度中的需求訪談該怎麼辦?

後來我們將scope都拉回來”人”的身上,想辦法將事情簡單化,且成立一個 ”技術顧問” (要收費) 的角色,將回答的範圍問題做切割

我PM跟技術顧問的回答差在哪邊?

我去針對”使用情境”與”操作流程”(UX)做回答 (不懂技術也可以回答)

技術顧問去針對”技術開發”做回答 (懂技術才能回答)

使用情境與操作流程講白就是跟客戶一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討論這件事,一切的經驗都從日常生活對於軟體使用體驗中得來,UX好不好會有一些指標性的規則,最少步驟/最少層數/最直覺操作等,這個議題很多人寫~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研究看看

某些軟體/產品/流程到底好不好用,統計上都會有個大方向,有個普遍大家認同的中位數存在,是一個既定事實,大家都會有共鳴

比方說:台新的APP大家普遍都覺得很讚,花旗的APP大家普遍都覺得很幹 (辣ㄍAPP工程師去找工作敢不敢把花旗APP寫在履歷上辣蛤:DDD)

PM要做的就是平日就要不斷去觀察且累積這些資料庫,去分析理解,哪些產品是UX至上超好用但很難開發,哪些產品是UX還好,但基本問題有被解決用戶也可以接受

比方說一些做大的產品,使用者人數眾多(用法不同意見也多),在使用情境上勢必就有一些妥協,最吸引用戶來用的不是操作好不好用而是其他原因 (可能人多/便宜/只有這個管道…等) ,但他們可以砸錢做客戶管道解決問題,也可以砸錢開發自己的一套金流或操作流程

那今天如果客戶要做一個受眾小群針對性很強的產品,規模不像樓上這麼大錢也不多,那拿這些做大的產品的”使用情境”與”操作流程”來討論,就會很不妥

簽約前的需求訪談,PM要最大化壓縮溝通時間,因此在此階段PM要用已經有的產品去類比(所以才說平常就要累積資料庫),且不要做錯誤的類比,可以讓問題停留在「這個”使用情境”與”操作流程”是可行的」但如果要接下來講細節那我們就要收費了 (吐槽一下,通常客戶都會有錯誤的類比,小錢想要騎大車,這點在報價前ㄉ需求訪談時PM也需要跟他們說唷(但怎ㄇ說就是各憑本事>.o))

這些才是PM要看的、要懂的全盤性的考量,在簽約前只針對大方向去討論,做正確的類比給正確的期待,也才是在(還不知道要不要做時ㄉ)需求訪談時可以最高壓縮溝通成本的手法

寫手法之一好了,因為我感覺應該可以再進化再進步,但這個大方向我目前實驗到現在都蠻有用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看看

插播一下:之後我想寫一篇關於講”PM要不要懂技術”這件事,大家很常在問這個問題,好像PM懂技術可以解決很多事情,PM不懂技術可能會造成一些災難,但我不這麼認為,比起PM要不要懂技術,在此之前我更想跟大家傳教與洗腦的是 "PM可以不用懂技術,但PM絕對要懂架構概念與UX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拜託~~~PM不懂概念與UX才是天大的災難好嗎!!!!!

當PM有能力跟在這個第一階段aka(還不知道要不要做時ㄉ)需求訪談去跟客戶討論操作流程與使用情境時,PM就能在這裡抓出一個大致的開發方向

而且是好用且好開發的方向

(相信我,你ㄉ開發團隊也會非常感謝你der)

接下來如果客戶真的有興趣想要繼續進行的話,就可以開始跟他談,阿我們技術諮詢要收費內~~ 不過你們想像中的使用情境我們都可以做阿~~ 還是我們要先簽約~~ 簽啦簽啦簽啦~~

回到我們的標題

“需求訪談”到底要報價前做還是報價後做?

報價前要做,但不要做太多,僅針對大方向範圍去討論,可以分割角色,PM僅做針對”使用情境”與”操作流程”(UX)做回答,如果要問技術,就告知客戶”技術顧問” 要收費

要做到什麼地步?

當然是越少越好啊~~ 還沒簽約前的付出一切都有風險,所以PM平常就要累積資料庫,沒事多研究點UX,多逛靠北社團看人家說哪個東西很難用,哪些狀況很雷,懂UX是基本,懂架構概念是基本,想往上爬再來考慮要不要懂技術吧


上一篇
[雜談] 報價前的"需求訪談"要做到什麼地步? (上)
下一篇
[軟體] 從Webflow了解超實用的網站架構(上)
系列文
當軟體PM的動畫師:人生相談室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