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4

如何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 (Testability)

  • 分享至 

  • xImage
  •  

眾所皆知,寫單元測試有非常多好處,但有些主管會問,為什麼寫測試會讓工程師額外花這麼多時間?除了因為缺乏單元測試技術知識外,根本原因是產品程式碼的可測試性太低,導致工程師在撰寫測試時難以將精力放在正確的地方,甚至放棄撰寫測試。要寫出優秀的單元測試有一定的難度和門檻,關鍵在於如何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

什麼是程式碼的可測試性?

程式碼的可測試性的定義有多種說法,比較著名的是微軟的測試架構師 Dave Catlett 提出的 SOCK Model。雖然各家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概念大致相同,即:軟體在給定的測試環境下,能夠輕易進行測試的難易程度,或者說需要投入的測試成本多寡。

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程式碼的可測試性與設計品質高度相關。例如,低內聚高耦合、充滿 code smell 的程式通常難以測試。因此,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能讓工程師撰寫更有用、更有價值的測試案例,有助於在開發過程中快速發現並修正錯誤。

可測試性高的程式通常具備以下幾個關鍵特質:

設計簡潔

如果待測程式專注於執行單一任務,它需要被測試的內容和情境也相對簡單。此外,可讀性和表達能力也會更好。因此,我們應該追求 簡潔、簡單、不複雜(遵循 KISS 原則) 的程式設計。相反的,複雜且複雜度過高的程式難以測試。例如,過長的方法往往過於複雜,我建議將方法保持短小,行數限制在30行以內。

容易初始化

這意味著在單元測試中能夠輕鬆初始化待測程式,也就是能夠輕鬆地創建它的實例。這種情況下,待測程式的相依物件較少,或者能夠輕鬆地隔離外部相依性。如果初始化困難,這可能表示設計結構較差。容易初始化是撰寫單元測試的第一步,如果連這一點都難以實現,那麼就無法享受撰寫單元測試所帶來的好處。

易於控制輸入資料

這意味著我們在單元測試中能夠輕鬆模擬不同的測試情境。舉個例子,某銀行系統在客戶提款超過1億元時會對銀行內發出警告通知。在單元測試中,我們可以控制客戶的提款金額,以模擬客戶大額提款的情境,而不必事先在銀行帳戶準備一筆鉅款。在 Java 的測試中,通常會使用 mocking 技術來模擬各種情境,以提高程式的可控程度。如果程式能夠被有效控制,就能夠進行重複執行測試,並將其納入 CI(持續整合)流程中,實現自動化測試的目標。

易於驗證輸出結果

程式對於任何操作都應該產生預期的輸出。輸出的形式通常是可預期的回傳值、內部狀態或外部行為。無論以何種方式表達,都應該具有可驗證性,也就是有跡可循,這樣才容易進行驗證。如果能夠輕鬆驗證程式結果是否符合預期,就能降低測試的難度,例如僅使用 assertEqual()verify() 等簡單的驗證方法就能得出測試結果。如果程式的輸出結果難以驗證,就表示它不容易進行測試。

程式碼可測試性的重要性

軟體的可測試性高,通常意味著程式碼的品質也高,這樣製作出來的產品才會好用。

軟體的可測試性高,有助於早期發現和預防問題。如果能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本就越低,我們就能更快地交付產品給客戶,並快速獲得客戶的反饋,符合敏捷開發的原則。

如果軟體的可測試性低,工程師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寫測試,而這些測試可能會雜亂無章,效果不佳。如果撰寫測試變成一種損失,工程師就不會願意寫測試,或者會拖延到很晚才開始寫,這違反了測試左移的原則和單元測試的初衷

如何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

透過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使得軟體的品質更高,並且更容易維護。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單一職責意味著每個 class 應該有一個且只有一個職責(或被改變的理由),也意味著內聚力較高,這些都使得單元測試更容易。

若一個 class / method 同時實作了好幾個功能,這會大大提升測試的難度,因為功能多,依賴就會變多,而且需要驗證的結果變多,導致測試變得複雜。但實踐 SRP 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關鍵在於怎麼控制顆粒度,若切太細會創造出冗餘的 class;切得太大就變得不太單純。所以要怎麼適當的分配職責,還是得依實際情況而定。

以剛才某銀行系統的例子,提款功能應屬於 WithdrawService 的職責,發出內部警示功能應屬於 NotifyService 的職責,兩者各司其職、權責分明、彼此獨立。

依賴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定義: 由外部提供待測物件所需的依賴,而待測物件不必自己建立它們。

這是一種可以大幅提升可測試性的重要手段,降低了物件之間的耦合度,也避免 new 關鍵字與重要的業務邏輯混雜在一起。藉由外部注入相依性物件,提升了待測程式的可控制性,我們就可以輕鬆的建立測試替身並注入到待測程式中。

一般而言,有3種 dependency injection pattern,而我建議使用 constructor 注入依賴模式。延伸閱讀: 分析 Spring 的依賴注入模式

移除 Bad Smell

容易影響可測試性的 bad smell 有: Long Parameter List, Divergent Change, Long Method, Large Class...

解決方式之一就是團隊要時常 code review,而且團隊成員需要熟悉重構手法。如果不重構,除了難以測試外,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技術債。

YAGNI 原則

工程師應該在面臨確鑿的需求時,才實作相應的功能。例如某團隊成員在 method 中增加了 現在用不到、未來有可能用到 的 if 分支,請問我們現在該不該測它呢?

延伸閱讀: 軟體設計原則 YAGNI (You aren't gonna need it!)

Constructor 中不包含任何邏輯

Constructor 應該只專注於初始化,而不會有任何邏輯。若 constructor 不僅初始化、if-else,還呼叫 API、查詢 DB,這就使得初始化成本提高,難以隔絕外部依賴,可測試性就降低了。

此外,在單元測試中想要改寫或是 mock constructor 是不容易的,雖然現在有些測試框架可以替換 constructor 的行為,但通常不建議使用。延伸閱讀: 不建議使用 PowerMock 的理由

一個好的 constructor 應該是 沒有任何邏輯,只做依賴注入與狀態初始化:

public BankService(WithdrawService withdrawService, NotifyService notifyServic, ...) {
  this.withdrawService = withdrawService;
  this.notifyService = notifyService;
  ...
}

減少使用 Singleton / static

要在測試中替換一個 static method 是困難的。此外,濫用 Singleton Pattern 容易產生難以維護的 global state。例如:

DbManager.getConnection().doSomething();
Calendar.getInstance();

雖然 Singleton / static 很方便,但它無形之中也帶來了提高耦合度的問題,這兩者都是造成不好測的原因,它有可能讓我們難以立即發現問題,畢竟單元測試的本質就是探討如何隔離外部相依。有時候要完全避免使用 static 方法可能蠻難的,如果可以,那就盡量減少使用頻率。

這個觀點有個但書,如果是 Strings.isBlank(), Math.abs() 這種簡單、內部沒有共享狀態、沒有與外部環境相依的 static method,我認為並不會造成難以測試的問題。

但有時若是真的不得已,Mockito 3.4 版也提供了 Mockito.mockStatic,讓我們可以在單元測試中替換 static 的行為,代價就是測試程式會變得比較複雜、執行測試的時間也會更久。

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

TDD 是一種先從使用者角度寫測試,再回頭撰寫產品程式碼的開發手法。因為 TDD 讓開發者換位思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換個位子就換了腦袋,就更容易了解到該怎麼設計才能讓 class / API 更易用。為了先寫出測試,開發者就必須先去思考如何進行測試,他不僅了解需求,還要逐步解構需求成一個個單純、小的 test case。若熟練 TDD 技術,就能大幅提高軟體可測試性。

更重要的是,使用 TDD ,能讓開發者更專注於產品的使用行為,而非程式的實作細節 (因為根本就還沒有細節),因此更容易設計出強健的單元測試。一旦有強健的單元測試,產品隨著時間不斷演進,開發者將會更勇於重構,進而重構出更好的設計,好的設計都是不斷重構而來的

結論

  • 本文解釋了程式碼的可測試性及其重要性,並介紹了許多實務上可以提高可測試性的方法。
  • 若工程師覺得單元測試很難寫,原因通常不是不會寫測試,而是產品程式的可測試性太低。
  • 若整個團隊的觀念、基本功如果沒有到位,也不懂如何提高程式的可測試性,則要在組織內推動單元測試是很困難的。
  • 提高產品程式的可測試性,較容易寫出優秀的測試程式,接著才能享受自動化測試帶來的甜美果實。

References

本文轉錄自我的部落格 https://kaisheng714.github.io/articles/testability

更多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