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是陪伴孩子。在美國,稱為有品質的時間(quality time),聽起來很有學問,但重點只是待在身邊,跟孩子一起聊聊天或做些尋常事,或者去散步、運動、旅遊。在亞洲,忙碌的工作與課業壓力,導致很多父母跟孩子共處的時間,是送孩子去補習、學才藝、在家裡也要不斷盯他們做功課或唸書。如果能騰出一段「無所事事」的親子時光,就是靜靜的陪伴、出遊,而不要抓到空檔就急著忙碌督促,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沒有條件的愛美白療程
。
這並不代表投入時間與資源,苦心栽培孩子是錯的。還要留意的是,有些亞洲父母會在栽培孩子之餘,也說些「知不知道這花了多少錢」、「好好學,別浪費」之類的話。這雖是事實,卻讓孩子感覺,這好像是父母額外的恩賜,感恩之餘,卻反而覺得有罪惡感,或倍感壓力。雙方的這些感受都沒有不對,也可能會提醒孩子更好好學習。但父母其實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強調他們看到了孩子的天賦,很高興看到孩子發掘、投入他們喜歡做的事,鼓勵孩子把握機會,好好學習,發揮長才。
反過來,父母開心接受孩子愛的表現,對孩子也是一種鼓勵。例如,孩子送禮物給父母時,常要先觀察、苦思,用心挑選。父母心裡其實應該都很開心,但是卻因為捨不得孩子花錢,而回以「以後不要浪費錢」,更糟的可能是批評這個禮物一番,反而讓孩子覺得很挫折。換作西方父母,可能會先感謝、讚美這個禮物與孩子的用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喜悅與肯定。
其實無論亞洲或西方,父母心中的愛與感受都是一樣的,只是說出來的話不同,就可能讓孩子的心情經歷天壤之別。這麼一來,父母更要留意,避開阻礙表達心意的說話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