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今天來介紹個人覺得 js 基礎但不一定好理解的部份, 以下用 nodejs 來解釋比較容易

非同步引擎 non-blocking

js 是單執行緒非同步程式語言, 背後有兩個關鍵組件:

  1. V8 js engine
  2. 事件循環EventLoop(由libuv向上實作而成)

單執行緒跟非同步可以合在一起看(因為就是這兩個東西得配合起來), 這樣設計就得回溯到歷史, 當初在 web 高速發展時期, 有很多網頁伺服器 (server) 的需求, 但是 nodejs 開發者 Ryan Dahl 發現, 市面上沒有一個高I/O的解決方案, 就是如果網站同時很多人訪問, 就會卡頓, 因此他就挽起袖子自己來寫一個. 要高I/O就代表不希望每個連線之間互相會等待(blocking), 首先得調整作業系統的I/O模式(non-blocking 或是 asynchrnous). 接著就需要一個 eventloop 來接住這些如潮水般湧進來的網路請求, 配合 callback function, promise 等等 非同步的程式設計撰寫方式, 造就了 js 這個以單執行緒非阻塞的高I/O特性, 現今全世界就有很多由 js 設計良好的併發能力的網頁伺服器.

除了 nodejs 之外, 高併發最知名的兩個軟體 就是 Nginx 以及 Redis

上面為什麼要用 nodejs 來講述 javascript 的非同步原理, 因為瀏覽器的機制跟 nodejs 差不多.

我們可以用簡單的 http 呼叫來想像非同步引擎會怎麼處理他, 如果今天我在家裡打開網頁想瀏覽美國的網站, 我會送出一個 GET http 呼叫到對方的伺服器上, 封包從我家到中華電信, 到美國的電信, 再到當地的機房, 再到伺服器的機房, 再到電腦上, 然後原路返回, 這一整個路程就算電的傳輸速度很快, 也還是會需要反應時間 (我們可以想像假設一個http request出去到回來要5分鐘).

如果網頁 js 是同步程式, 亦即前一行程式碼沒執行完就會卡住, 直到返回之後才執行下一行, 那顯然需要卡5分鐘, 等封包回來, 才能進行下一行. 但聰明的工程師, 發明了 multi process 跟 multi thread 來解決不希望被卡住的這個問題, 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 如果我們是瀏覽器本器, 我去調度作業系統的 thread 適合嗎?更何況如果可以調度到, 那依照使用者使用瀏覽器會頻繁有 http request 的情況來說, 那資源消耗會非常大, 一堆 thread 為了處理 http request, context switch 來 switch 去的, 顯然不是好的設計, 所以個人認為一開始 js 被設計成 單執行緒非同步, 還是很符合使用情境的!

所以話說回來, 非同步程式設計, 就是程式引擎沒在等人, 從程式碼的第一行衝衝衝衝衝衝到最後一行 (所以nodejs效率好), 但如果遇到上述的 http 呼叫, 封包都還在半路, 但程式碼已經全部執行完了怎麼辦?所以相對就有了「掛起」的機制, 只要沒有馬上執行返回, 需要等的函式(setInterval, promise, fetch 等等...), 都會被掛起, 等回應回來的時候, 再放到queue裡面, 依序再被放到 call stack裡面執行.

所以回頭想想, 這樣的設計簡直太聰明了, 誰也不用等誰, 反正最後返回來的結果, 不會被 miss 掉, 就OK啦!

promise 及 async await

promise 語法

let myFirst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當非同步作業成功時,呼叫 resolve(...),而失敗時則呼叫 reject(...)。
  // 在這個例子中,使用 setTimeout(...) 來模擬非同步程式碼。
  // 在實務中,您將可能使用像是 XHR 或者一個 HTML5 API.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olve("Success!"); // Yay!非常順利!
  }, 250);
});

setTimeout 的功能是定時器, 有點類似其他程式語言的 sleep, 是瀏覽器提供的API. 上面例子在停了 250 之後, 會resolve成功 (這邊可以先簡單認識這種設計哲學, 就是每一個promise任務, 最後都會返回成功或失敗, 其實也很符合 http 呼叫返回的使用情境). 那因為 setTimeout 只是負責暫停時間, 但因為會變非同步事件被掛起,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 Promise來處理, 最明顯就是中間resolve, reject函式, 就是由 promise 提供的物件可以得之一二.

以上就簡單介紹 promise, 應該離能了解的程度還相差甚遠, 不過希望就原理情境介紹, 讀者可依照這些概念, 再去搜尋相關教材研讀, 相信可以很快就能有進一步的收穫的!

FP 基礎

以下這段如果覺得一時難以理解, 個人覺得正常(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才理解xD), 且確實沒有重要到非得很熟. 但過一遍看個印象還是可以, 對於後面的 async/await 理解還是很有幫助.

介紹 async/await 之前, 筆者想補充個 js FP 的小概念(因為js語法中有不少fp的屬性)

() 這是一個 expression, expression 加上 () 就是呼叫

最簡單的就是 ()(), 這樣就是定義了一個 expression 然後呼叫, 即時呼叫又有另一個稱呼 IIFE(Immediately 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

以下做點簡單練習

// 這樣就是定義了一個x為傳入參數的函式, 函式只做印出x+1, 我們呼叫並傳入3
((x)=>{console.log(x+1)})(3)

我們再推進一步, ()()(), 執行順序會是從右到左, 例如說 (x=>x+2)(x=>x+1)(3), 我們希望傳入3, 然後把 3+1 變4, 然後再 4+2, 語法正確得這樣寫

(x=>x+2)((x=>x+1)(3))
// 印出6

async/await 語法

async/await 就是為了解決 promise 帶來的程式碼很「巢」不易閱讀, 的一個解決方案, 或者另一種說法, 就是希望將程式碼變成 blocking style (程式行一行一行會等, 開發上比較容易), 但實務上要不要使用 async await, 應該也還是by開發的人以及團隊/專案狀況自行考量.

使用 await 關鍵字有以下前題: 需要所在函式前面有 async 關鍵字


( async ()=>{
  let res = await fetch("https://google.com")
  let json = await res.json()
  console.log(json)
})()
// 程式碼會 block住等 fetch 回來才執行下一行

以上程式碼示範 async/await用法, 也推薦讀者再去找更多練習熟悉一下


上一篇
0x08 React 前導 javascript 101-1
下一篇
0x10 js 101-3 發 http request 及 鏈式調用
系列文
Go朱尼爾的學習雜記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