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出自於工程師職業病還是如何,覺得應該要先從環境的互動描述,來讓大家理解整個實驗背景,一般來講通常是先講該研究的貢獻,不過我想說這個可能會寫比較多,可以後面放,我們可以先從比較好理解的環境來講解
整個社區的沙盒環境會由一個JSON檔案去紀錄所有agent對於世界的資訊,包括當前位置、當前動作描述(例如agent目前躺在床上耍廢)、物件目前的狀態(有沒被正在使用,例如咖啡機),JSON是動態變化的,使得環境隨時可以改變且被更新,只要agent到達視野內的範圍,新的環境資訊會被更新到JSON裡面,這樣簡便說明它的一些機制
這邊重點列幾個機制說明它的互動模式
論文的描述沒看到對物件的控制,比較像是由認知去控制,例如我今天泡咖啡給客人,因為這個行為,導致咖啡機狀態是開的,這個過程藉由語言模型的表明,那到JSON的狀態如何更新,細節蠻好奇,可惜因為時間有限,沒詳看底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開源的程式碼的執行細節。
還有一個就是如果是長時間的狀態,例如洗衣機可能洗60分鐘,如果是我自己的離開,然後回來,可能藉由我的認知,「更新」洗衣機的狀態(當然一般是個體應該需要獨立運作),我的假設是假如小明不知道,接著他接觸到了洗衣機,他不知道這個洗衣機啟動了多久,那假如我自己沒回來更新,那洗衣服會發生什麼事情?它會一直開在那邊嗎?
這個問題就改成開放式的問題,如果有讀者有答案,都歡迎留言
Generative Agents: Interactive Simulacra of Human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