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ay 4, 我談到為何選擇 dbt, 今天想來反向聊一下,那 dbt 為何選擇我這種,從 PM 轉進資料人。在 Day 24 也有聊到,dbt 的誕生是為了讓資料分析師可以師法工程師,那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dbt 想要幫助的人。
opening keynote in Coalesce 2022
這個名詞 "Modern Data Stack" ,其中的「現代」是想到區隔一下跟過去的不同,那個現代是從 2012 年 10 月開始,當時 Amazon 推出了 Redshift, 第一個雲端資料倉儲。dbt 是在 2016 年推出,而我是從 2020 年開始使用。
資料世界變化很快,所以不太可能這其中的從業人員是大學專修然後入行,就當時大學可能也沒有專門的科系。dbt 就是其中的代表 ⭐,使用 dbt 的人可能當初都沒想過會成為資料人,只是對資料很有興趣、好奇,接觸後慢慢深入才變成資料人 data practitioners. 去年去參加 Coalesce 2022 時,遇到很多這樣的人,大家都有非常不同的背景,走過各種彎路才到這裡,能夠一同聚在 Coalesce 讓我感到不孤單 “I’m not alone.” 🌟
從 dbt meetup 經驗,通常參與者會分兩派, 偏資料分析或資料工程。可能資料工程比較多來自工程師,還算背景差不多,但資料分析師就真的有很多不同背景,原本是財務、行銷、營運、業務或者產品,讓整個社群很多元 🎨。
資料世界是學無止盡的 (其實哪個領域不是!),所以很多都是做中學。推薦這篇 Building Your Analytics Brain Trust 非常清楚說明為什麼學習時需要跟朋友一起,有個社群可以依靠,這篇也是 Locally Optimistic 一個從 New York 發起的資料社群的類似成立初衷。非常推薦大家去參與這個社群,在他們網站發佈的文章也都非常精華,業界前輩經驗分享。
我感覺 dbt 有同樣的精神。有超多頻道、討論問題及解法,而且討論範圍其實不止 dbt:
dbt Taipei meetup 也分享過很多不止 dbt 的話題,像是 Thomas 介紹他如何導入更好的 remote 工作文化、Allen 分享資料分析師的軟技能 等
dbt 官方也提供很多學習資源,但我覺得最精華的還是在社群內的交流跟各自發表的內容,去年在 Coealsece 2022 就找到超多很棒的電子報及部落格:
這幾個大神超推。而且分享不是在研討會或 meetup 而已,而是持續不斷的交流產生。
看別人玩很好,自己加入更棒!感受真實、更深、也學習更多。不要再害羞或猶豫了~ 不管你在大公司或小新創,職稱跟年資都不重要,一起學習、分享你的經驗,成功跟失敗,這些都可以幫助到其他人,尤其可以加深自己的學習。快來加入!
對 dbt 或 data 有興趣 👋?歡迎加入 dbt community 到 #local-taipei 找我們,也有實體 Meetup 請到 dbt Taipei Meetup 報名參加
達成一個里程碑 🎉,居然可以寫完鐵人賽。從我開始寫部落格以來,兩年才發表 29 篇文章,居然這 30 天就寫了 30 篇。我想整理總結一下這整份從個人開始,寫了團隊與公司 (最難寫的部分),以及最後的社群章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