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我正研究如何使用 Notion 做筆記與規劃之時,看到推出 Notion Calendar 的消息,因此開始做起研究。
自 Notion 收購 Cron 之後,Cron 也隨之改名為 Notion Calendar,雖然我沒用過 Cron,但由於在這之前已經擁有和 Notion 與 Google 日曆整合的功能了,因此除了改名和 UI 微調以外幾乎沒太大變化。
前期基本設定
-
啟用事件通知:
- 啟用通知以接收即將到來的事件提醒,比如 Mac 選單列中的倒計時計時器。
-
連接 Google 日曆:
- 其實 Notion 日曆底層邏輯像是 Google 日曆的額外用戶端,因此目前只能以 Google 帳號連接,連接要用的所有帳號後日曆事件將顯示在 Notion Calendar 中,可以視需要隱藏日曆,讓私人、工作等分類一目了然。
-
連接 Notion 工作區:
- 按照步驟將 Notion Calendar 連接到欲連接的 Notion 工作區。
-
添加 Notion 資料庫:
- 連接資料庫後,資料庫中具有日期和時間的項目將顯示在日曆中。
基本快捷鍵
快捷鍵操作:
- T:導航回今天
- J:跳到下一週或下一月
- K:回到前一週或前一月
- ←/→:向左(過去)或向右(未來)移動
- S:進入分享可用時間窗口
- N:跳到下一個事件
- B 或 shift N:前往上一個事件
- Ctrl/⌘ K:顯示或隱藏週末
- ?:查看所有快捷鍵列表並自定義
若還是有其他想使用的快捷鍵,建議在搜尋欄位輸入 Shortcut ,如此一來就會在側邊顯示詳細快捷鍵
Notion 日曆界面的三個區域:
-
左側邊欄:可看到連結的 Google 日曆及工作區;可隱藏/顯示日曆。
-
日曆區:顯示行程或任務,進行拖拉和時間調整。
-
右側邊欄:用於查看會議、設定空檔時段、快速建立行程等。新增行程時,右側變為填寫詳細內容的區塊。
如何新增行程:
- 在日曆區框選時間。或著是直接在右側邊欄編輯。
- 填寫右側邊欄的詳細內容,包括行程名稱、時間、時區、重複設定、參與者、視訊會議、地點、相關文件和描述等。
實用小技巧:
-
快速轉換檢視模式:使用快捷鍵「D」、「W」、「M」可快速切換日、週、月檢視模式。快速查看日期與時程。
-
調整預設日曆:可透過左側邊欄點選其他日曆顏色來更改預設日曆。
-
行程變換顏色:即便是在同一個日曆中,行程也可標記不同顏色,方便識別。
-
快速複製行程:使用 Ctrl+C 和 Ctrl+V 複製行程,再透過右鍵拖拉移動到不同日期。
-
新增時區:適合跨時區安排行程,透過日曆區左上方「+」 icon 新增時區。像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不混淆和日本學校的面試時間。
其他特色
- 時間管理,一目了然:所有工作與生活的行程全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讓你再也不會迷失在「到底該幹嘛」的迷霧裡。工作會議、私人聚會,一個日曆全搞定,清清楚楚!
- 預約時段功能:有空時段共享功能,不用再來回約時間,讓別人直接看到你什麼時候有空,自行預定。你再也不用擔心那句「有空聊一下」的尷尬時刻!
與 Notion 工作空間整合
- Notion 日曆與 Notion 工作空間無縫整合,便於同時管理時間和工作。再也不會出現「我開會記得是為了啥來著?」的情況。
- 專案內容一目瞭然:你可以直接在日曆上查看專案內容,避免開會前手忙腳亂翻筆記。
- 拖放調整時間軸:日曆拖一拖就能改專案時間,完全不用離開界面,簡直順手到不行。
- 避免行程重疊:忙碌時段自動封鎖,杜絕「誒?怎麼兩個會議撞一起了」的煩惱。
隨時隨地管理行程
- Notion 日曆目前已推出 iOS 與 Android 版本以隨時隨地管理行程。不過在平板電腦還需努力。
整合會議服務
- 整合 Google 日曆後可直接在 Notion 日曆中安排 Google Meet 或 Zoom 會議。只要於欄位當中偵測到連結就會產生按鈕一鍵加入會議。根本不需要再找會議按鈕在哪。
-
其他服務商:支援其他熱門會議服務的自訂連結,如在 Arc 瀏覽器的側邊欄快速預覽行程。
- 目前可整合 Google 日曆,未來計劃支援 Outlook 和 iCloud。
- 雖可同步檢視專案和 Google 日曆活動,但暫不支援將 Google 日曆活動直接匯入 Notion 資料庫。
結論
關於 Notion 日曆,我還在持續開發對我的幫助,不過目前已經讓我更有系統的管理時程,因此對於強化行程規劃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