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Security

金盾獎的準備之路系列 第 3

DAY3- OSI參考模式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本來今天要介紹資安的攻擊手法,但後來同學給了我建議說感覺可以先把攻擊手法放到觀念篇最後面,然後就可以進行實作部分。所以今天來講解OSI模式!
(ps:這已經是我第二次打了QAQ打到一半突然整個不見 超哭...)

名詞介紹

先拿課本的圖來放,再一個一個介紹:
S__66101255_0
訊息:人類最原始要傳達的事,可以是文字、圖像、檔案等等
資料:電腦無法直接傳送訊息必須靠呈現層將訊息進行編碼等處理,得到0,1的數據再來傳送
片段:因為資料量有時過大因此會切分為多個小塊來適應傳輸通道得以承受的量
封包:片段會傳送至網路層進行包裝,以便可以在網路上進行傳輸
訊框:資料連結層的資料封包稱為訊框
訊號:實際傳送的工作

OSI架構

OSI模型共切分成7個不同的層級,每級按照網路傳輸的模式,定義所屬的規範及標準。由具體到抽象的網路傳輸方式層次來看,7層分別為實體層、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議層、呈現層及應用層。從最底下實體層到網路層與硬體相關性最高;資料連結層到會議層為韌體相關;撇除實體層其他都跟軟體相關。
以下為七層協定與常見網路設備或架構的對應關係:
S__66101253_0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第一層也是協定的最底層主要負責傳輸線規範工作,屬於純硬體的部分

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處理在相同網路範圍內兩個節點間的通訊工作並且在傳輸過程中處理流量控制及錯誤偵測,讓資料傳送與接收更穩定。相同網路範圍是指可以不經過路由器以上層級設備的網路通訊範圍
S__66109442
IEEE將資料連結層區分為邏輯連結控制(LLC)跟媒體存取控制(MAC)兩子層,MAC跟實體層相關,進行媒體存取的工作;LLC則是介於MAC跟網路層之間,負責兩層之間溝通轉換的工作。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因為網路範圍過大,因此對於不同的網路範圍兩個節點的通訊機制要倚賴網路層處理(定址、尋找路徑)一般都藉由路由器執行。
常見的定址協定有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跟網際網路封包交換(Internet Packet eXchange:IPX);尋徑協定有:尋徑資料協定(RIP)跟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 ,如果有人想更了解尋徑過程可以在底下留言 我可以出一篇或在下一篇補充介紹!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針對節點間真正傳輸的資料進行處理,網路層雖然可以依尋徑方式把資料傳送,但沒辦法偵錯 此時就需要傳輸層來進行拆裝封包工作。當封包傳送有錯誤時可以及時更正,常見的傳輸層協定有TCP、UDP、SPX。(協定部分後續文章會講解)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負責兩台電腦連線模式的建立、重建、結束與確認連線通訊協定為何。
順序如下:建立網路連線,等到資料傳輸結束時,再將連線中斷。

呈現層 Presentation Layer

轉換表達方式給使用者或給電腦知道,如將ASCII或EBCDIC。除了轉檔還可以將資料進行壓縮(JPG、GIF、MIDI音效檔)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這也是最後一層了!!!!應用層就是跟user面對面的層級也就是所謂的操作介面。

參考資料


上一篇
DAY2 - 初賽該如何準備
下一篇
DAY4- 網路協定:IPv4與IPv6
系列文
金盾獎的準備之路19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