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與整合
技術人員(如開發人員、系統工程師)了解藍隊角色,有助於在系統設計和開發階段就融入資安考量,與藍隊人員更緊密地合作。
預防漏洞
知道藍隊如何防禦攻擊,可以幫助技術人員在開發和維護系統時主動預防漏洞的產生。
快速回應
在發生資安事件時,技術人員能夠迅速理解藍隊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縮短事件處理時間。
提升安全意識
了解藍隊的工作可以加強一般員工的安全意識,促使他們遵守安全規範,減少人為失誤造成的風險。
參與資安防護
知道組織如何保護資訊安全,可以激勵員工主動參與到安全防護中,例如回報可疑的行為。
防範社交工程
理解藍隊的防禦策略,有助於員工識別和防範釣魚郵件、詐騙等社交工程攻擊。
制定戰略方向
管理階層了解藍隊角色,有助於在組織層面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確保安全目標與業務目標一致。
資源分配與支援
認識到藍隊的重要性,可以合理分配資源,支援資安團隊的人員和技術需求。
風險管理與合規
了解藍隊如何運作,有助於管理人員更好地評估安全風險,確保組織符合相關法律規範和產業標準。
領導力與文化塑造
管理階層的重視可以帶動全體員工關注資訊安全,培養良好的安全文化。
透過上一篇所分類的四大領域進行對應藍隊角色。
威脅分析師
SOC 分析師
事件回應人員
資安工程師
資安架構師
資安長 (CISO)
資安主管
除了上述專門角色,還有一些綜合性的職位:
資安顧問
數位鑑識工程師
這些角色彼此密切合作,共同構成了企業的資安防線。需要注意的是,每家公司可能會根據自身需求對這些角色有不同的定義和要求。
無論如何,資安是一個需要全公司共同參與的工作,每個員工都應該了解基本的資安知識,共同維護公司的資訊安全。
Workforce Framework for Cybersecurity(NICE Framework)連結 是由 NIST 所提出的工作角色分類方式。
NICE 架構(NICE Framework)是一個用於描述網路安全工作和執行該工作的個人的參考資源。它使用模組化方法,將資安人才分解成以下關鍵組成部分。
根據其主要職責領域對工作角色進行分類。
監督和治理(Oversight and Governance,OG):
設計和開發(Design and Development,DD):
實施和營運(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IO):
保護和防禦(Protection and Defense,PD):
調查(Investigation,IN):
網路空間情報(Cyberspace Intelligence,CI):
網路空間效應(Cyberspace Effects,CE):
舉例:「軟體開發人員」工作角色可能適用於具有許多不同職稱的人員,例如軟體工程師、程式設計師或應用程式開發人員。
描述了要完成的工作(以任務的形式)以及執行該工作所需的條件(透過知識和技能)。
任務陳述(Task Statements):
知識陳述(Knowledge Statements):
技能陳述(Skill Statements):
與個人在特定領域執行任務的能力相關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陳述的集合。
本篇文章探討了技術人員、一般人員和管理人員為何需要了解藍隊角色,以及藍隊在企業資訊安全中的重要性。藍隊負責企業的資安防禦,包括情資收集、威脅偵測、防禦措施和管理策略。文章介紹了藍隊的主要角色,如威脅分析師、SOC 分析師、事件回應人員、資安工程師、資安架構師、資安長(CISO)、資安主管、資安顧問和數位鑑識工程師。
這些角色共同構築了企業的資安防線,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和協作。而文章後半也簡介了由 NIST 提出的 NICE Framework,這是一種用於分類網路安全工作角色和必要知識、技能、能力(TKS)的架構,協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和培育資安人才。
建議企業利用 NICE 架構,可以在明確職責、組建團隊、培訓人才、提升溝通更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