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想要馬上動手刻程式碼的念頭,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不過比起造出一個跟別人一樣的輪子,何不先觀察別人的輪子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再打聽打聽買輪子的消費者需求呢?說不定觀察後能做出大紅大紫的新款輪子~
在 Dcard 查詢課程評價幾乎是最常見的搜尋與問卦方式 (更古老之前是 Facebook 社團或粉專投稿,還有臺大人最長青的 PTT 校版),由於各式課程資訊瑣碎與片段,造成花費大量時間在爬文搜尋,漸漸發展出以自架平台形式的課程評價網站,業界也有廠商開發通用各大學的平台,以下是節錄部分大學課程評價平台截圖。
可以將以上所觀察的課程評價產品進行歸類:
各校適用的評價平台因來自於業界,介面設計都會相對精緻,但因為在地化程度不足 (各學校選課方式差異極大),課程分類也相當複雜 (通識可能有很多種、必修、必選修、跨校選修等),導致使用者很難找到同類型的課程進行比較。而單一科系能夠搜尋到系上各課程的評價,但相對服務人數小,維護與可持續更新成本高。
因此學生開發評價平台,因團隊可能來自各系各有所長,多半會選擇以一間學校為單位。而再仔細看一些些,會發現課程評價方面的產品都有以下特色與面向值得觀察:
這類型的工具最看重的就是內容有沒有料,不過這也是最難達到的部分,像是社群留言型的評價雖然速度快,但評價多半簡短與瑣碎,也會有非評價的內文出現,可能會有回應特定樓層或是原 PO 的不相干文字。然而,要讓使用者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填寫充實的評價內容,必須有誘因吸引,填寫抽獎則是最常見的方式,甚至有廠商以雞排與稿費方式進行徵求,不過缺點也顯而易見,過於吸引人也會吸引到想藉由刷評價數量獲得獎勵的人類們,反而使得評價中出現空泛的言論,是否有審核機制與正面回饋給用心填寫的使用者則是對應的解決方式之一,或許能想想是否有更好的可規模化方式?
社群留言型 | 投稿型 | |
---|---|---|
獎勵 | 讚數與收藏 | 讚數、收藏、抽獎、稿費 |
篇幅 | 多半較短 | 長文較多 |
爬文難度 | 高 | 低 |
響應式或是適合手機平板等媒介的平台,絕對肯定無非百分之 200% 是標準配備! 筆者也特別關注到全臺最多人數的臺灣大學,其課程評價平台競爭也最為多樣與激烈,或許也是這樣的原因,而誕生我私心認為臺大的 NTU Rating 是介面設計最用心的課程評價平台 XD 而彰師的 彰師小生物 則以 LINE Bot 提供免去搜尋網站與輸入帳密困擾,提供使用者快速的查詢。因此,有響應式功能與清晰的介面設計是製作課程評價產品的重要特色,也能吸引同儕目光,但也最花時間,也是釐清自己適合從事 UI/UX 設計、前端網頁工程、後端網頁工程的最佳嘗試機會。
做這一份專案是單純練功與體驗嗎?會希望可以傳承嗎?學生開發校園相關工具最常遇到的是傳承問題,畢竟自己不可能永遠都是大學生,想要也是可以,會想要找夥伴一起做嗎?還是將專案開源呢?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在編寫之前可以先想想這些問題,放在心上,萬一不小心大紅大紫了,在離開校園之前,若能將好用的工具以任何方式持續維護,也能持續造福學弟妹!
仔細觀察上述產品網站,可以發現有些結合了許多其他小工具,像是排課模擬、考古題、校園常用超連結網站,也包含擴大使用者與增加黏著度的社群經營,都是可以增加知名度與吸引更多人使用的方式,在設計單一功能的專案前也可以思考,加上哪些附加功能會讓一切變得更加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