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操勞,今天要來水一篇,跟 web3 較無關,分享最近在讀《超級專案管理》這本書,目前只讀 20%,以下紀錄一些摘要和個人筆記。
《超級專案管理》,英文標題:Big Things Get Done。書中用證據告訴你在處理大型專案時,應該「慢思快行」,書中舉例大至蓋五角大廈,小至裝修廚房,八成的專案都是因為缺乏完善的計畫,導致後續問題層出不窮,最終花費超過預算好幾倍的成本。
--
第二章:承諾謬誤 (commitment fallacy) - 不去思考專案可以採取的其他所有形式,套牢(lock-in),只能堅持走下去,硬著頭皮吞下去,偏向虎山行,補破網循環,這種太快鎖定的情形。
規劃也是在推動專案,規劃的進度也是專案的進度,而且通常是你能帶來最多成本效益的進度。
我們考慮未來時,有可能根本沒想到過去的事,也沒想到要挖掘歷史,因為我們感興趣的是現在與未來。即便往事的確浮現心頭,我們有可能會想「這次不一樣」,仍然不去管過往的紀錄(這個選項永遠都在,因為從某個方面來講,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是獨特的)。或是如同康納曼的研究詳細指出,我們人單純會有點懶,決定不去想。
--
策略性的不實陳述:
關於「策略性的不實陳述」,我認為它在實務上真的有效,雖然它不是作者所要教你的。
以下才是作者想告訴你的:
懂得找出漏洞與機會,保持開放的心態,稍安勿躁,先別急著衝,避開「看見什麼就是什麼」的謬誤陷阱,一定還有更多可以知道的事。
作者所說的「慢思快行」的慢,不是指想得久、計畫詳細而已,而是探索、想像、分析、測試與再來一遍,重複循環,這個過程需要很多時間,所以會很慢,等到計畫與測試都好以後,才會開始實行。
--
另外,發現有一篇關於 web3 產業的專案管理分享:Sharing 2 Uncommon PM Approaches I Experienced in a Web3 Startup。
內容大致是說作者所在的工程團隊,實驗讓工程師們輪流管理專案,文中的 PO (project owner) 代表工程師們,擴大工作範圍到專案管理,包含「提出新需求」和「估計任務所需時程」。而原本的 PM (project manager) 角色,則是處理安排會議時程、更新人員彼此間的認知、協調任務等等跟人比較有關的事務。
實驗得到的效果是,工程師們覺得 PM 較少介入技術相關的決策,會讓合作比較順暢,減輕工程師們的壓力,減少 coding 時被立即打斷(我猜是跟 PM 溝通需求之類的),可以更專心在寫程式以及與專案相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