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威脅建模以系統整體的安全性為主,如網絡攻擊、系統入侵或資料庫漏洞等,但這篇的主題是要跟數據隱私做結合,因此,威脅建模可著重提升隱私保護的面向有這些:
(1) 引入專門的數據隱私威脅清單:許多威脅建模(如STRIDE模型)主要關注系統層級的威脅,未必具備針對隱私的全面考量,方法之一是建立專門的隱私威脅清單,專注於會導致個人敏感數據洩露或不當使用的情況,
例如:
(2)強化數據流分析:威脅建模聚焦於數據在不同階段的傳遞,包括數據的收集、傳輸、儲存、共享和刪除等過程,檢查每個階段是否存在任何可能洩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例如:
👽 上面講的都是基礎且應當擁有的概念,如果結合前幾篇的差分隱私技術和採用AI/ML增強威脅預測,大致如何:
(1) 結合DP 🥷🏻:
針對網絡攻擊或惡意代碼的威脅建模,未必能防範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的隱私攻擊。
若引入差分隱私技術可以讓威脅建模模擬這類攻擊,評估攻擊者是否可以通過分析來推斷出個人隱私資料。
例如:
測試在加入噪聲後是否仍能保證數據的實用性,同時阻止個人訊息的洩露。
自動化隱私保護工具:差分隱私的複雜性使其難以以手動形式應用,因此,開發自動化工具來幫助組織在威脅建模過程中實施差分隱私。
例如:
(2)採用AI/ML 🐧:
若威脅建模是基於專家經驗進行的手動分析,結果有效但可能難以應對數據隱私領域不斷演變的威脅,可以將AI/ML引入威脅建模中,特別是在預測數據隱私風險和檢測隱私異常活動。
自動化威脅識別與分類:通過使用ML模型,威脅建模能自動分析歷史數據和目前的系統活動,從中識別出潛在隱私風險,這些模型可以學習過去數據洩露的模式,並在系統中早期預警。
例如:
威脅建模的持續學習:機器學習還可以實現威脅建模的自我學習,它可以從新的威脅情況中漸漸提高預測精準度,對於不同組織數據洩漏的情況,AI模型可以學習不同的隱私風險保護模式,並將這些模式應用到新的威脅建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