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Mobile Development

設計AI新介面UI行動應用系列 第 7

章節七:生成式內容動態UI

  • 分享至 

  • xImage
  •  

一、什麼是生成式內容動態UI?

「生成式內容動態UI」是指AI系統根據用戶當下情境、偏好、歷史行為,即時、彈性地自動生成並展示不同模組內容的前沿設計形式。不同於傳統靜態、預設類型的介面區塊,這類UI不僅可動態組成排列,還會根據任務需求自我調整樣式、資料、功能元件,實踐最高度的個人化和互動效率。

二、生成式內容動態UI的核心價值

  1. 高度個人化
    AI即時分析每位用戶的行為、場景、偏好,隨時生成專屬於「此刻」與「此人」的內容。例如:晚間打開APP,首屏自動顯示天氣、隔日行程提醒、熱門訊息動態等。
  2. 彈性與即時
    內容不再被後端資料靜態決定,而是根據AI模型判讀用戶狀態,任意拼接或重新生成內容模組。例如:電商推薦區變為旅遊動態影片,或知識Q&A頁由圖文混合實時調整。
  3. 多模態資料融合
    能將文字、圖片、音訊、檔案等多元資料結合,動態產生混合內容(如語音簡報自動繪圖、照片自動生成解說),提升互動沈浸感。

三、國際主流技術與應用概貌

  1. Google Gemini、Stitch
    透過Gemini 2.5大型生成式AI模型與Stitch工具,用戶僅需下指令,1分鐘內即可生成互動式UI原型,並可即時用語音、文字、草圖要求修正或補充,產品頁面內容與功能也會根據情境即時產生,連程式碼都可同步產出協作。
  2. Figma、Canva、Adobe Firefly
    設計師以自然語言描述需求,AI自動產生對應風格、長寬比、主題的頁面內容,省下繁複設計流程(如「產生購物App首頁」,數秒出草稿與組件)。
  3. Perplexity AI 新應用
    Perplexity Labs不僅自動生成結構化數據、表格與簡報,還可讓用戶描述需求,例如「我要一本旅遊電子書」或「自動化QA問答系統」,AI會建出專屬模組、生成資料視覺化板塊、支援互動查詢,甚至組成互動式App直接发布於Web,滿足極致的動態內容需求。

四、設計流程與動態內容生成的要素

4.1 用戶情境收集
• 利用用戶行為數據、語意分析、實時感應數據,讓AI理解當下情境(如地點、時間、近期偏好、设备特性)。
• 智能推薦API統整分析,決定本次介面需展示哪些內容、如何排序。
4.2 多模組自動拼接結構
• AI根據推斷結果,自動組成多樣模組—如新聞快訊、任務提醒、個人推薦卡片、互動表單、動態圖像、影片說明。
• 編排結構可分為:主顯示區、推薦輔助區、即時互動區等,隨情境自動組合排序。
4.3 內容動態調整與A/B測試
• 根據用戶回饋與點擊行為,AI持續優化動態內容,如熱門區域置頂、冷門板塊收合。
• 使用A/B測試自動生成不同UI版本,並根據互動效果自學演進。
4.4 回饋與修正機制
• 支援用戶即時訂正AI生成內容(如「換張圖片」、「這段加粗」),AI會及時調整並重生版面。
• 結合即時數據流和用戶行為工單,強化內容多樣與及時性。

五、日常應用案例解析:「perplexity.ai助理」

假設設計一款「AI日常問答助手App」,典型的生成式內容動態UI流程:
1. 使用者早上進入App,主畫面即時根據天氣、地點、行程生成今日建議、熱點資訊。
2. 用戶提出「我想查最近熱門電影、推薦一部給我」,App動態生成推薦海報、簡介卡片,並即時插入預告片。
3. 若歷史提問內容與本次主題相關,AI主動生成回顧卡片,以及推播延伸問題、相關文章摘要。
4. 若同時上傳一張景點照片與語音提醒需求,介面馬上產生行程卡片(含地圖、景點圖、語音備忘),並用動態區塊展示。

六、生成式內容動態UI設計關鍵建議

  1. 重視「內容模組化」
    每一塊生成內容皆應可獨立調整、增刪並行,避免因資料/情境改變產生排版錯亂,提升維護彈性。
  2. 強化即時互動
    支援用戶即時針對動態內容下指令(如「再推薦類似電影」、「調整版型顏色」),AI即時生成新模組或重構排版。
  3. 融合多模態輸入與輸出
    允許用戶同時輸入圖片、文字、語音,AI根據複合資訊產生豐富互動內容(如講解照片故事、語音生成摘要再出成影片)。
  4. 結合即時回饋學習
    動態內容與用戶行為即時連結,持續學習適應個人偏好,並針對用戶回饋自動最佳化呈現效果。

七、新世代行動應用設計展望

生成式內容動態UI將是2025年以後行動APP和Web服務的主流設計價值:
• 能大幅縮短開發與內容製作時程,省去繁複人工作業。
• 實現行業級極致個人化,真正根據人、事、時、地安排內容分發。
• 為醫療、教育、零售、娛樂等產業帶來智能化、模組化、即時互動的內容新紀元。

八、章末實作建議與B4A程式範例

(本章實作建議於B4A開發流程,先於設計器配置可動態容納內容的UI板塊,再於程式端串接AI內容生成API,由API決定模組形式與內容排列;詳見B4A實作補充。)
生成式內容動態UI,就是讓AI根據用戶的當下「心情、需求、情境」主動生成與調配專屬內容,讓每次開啟App都宛如量身訂做的智能新體驗。你將發現,每個用戶、每個時刻、每個操作,皆能夠由AI推演出獨一無二且正確契合的個人化內容區。未來的UI設計,掌握「生成式、動態化、即時互動」這三大要素,才能真正引領新一代AI行動應用的新浪潮。

實作補充:程式範例

在B4A(Basic4Android)中整合AI動態內容生成,實現如「依據用戶情境即時變換內容區模組」的先進AI應用,開發者常面臨以下幾大挑戰,同時也有對應的實務解決方案:
一、主要挑戰

  1. 動態UI組件生成與布局彈性
    • B4A原生UI設計偏向靜態,傳統介面多以預設編排為主。不易實現元件結構隨AI回應即時增加、移除或重組。
    • 組件動態生成會涉及元件實例化、資料繫結與事件委派等進階流程。
  2. 與AI服務(雲端API)高效串接
    • B4A本身不內建先進AI,需額外串接外部AI平台(如OpenAI、Gemini、Perplexity等),需處理多模態資料(文字/圖片/語音)封包、傳遞與解析。
    • 網路延遲及API回應格式不一,需強化異步處理與錯誤回饋邏輯。
  3. 動態內容資料結構與狀態同步
    • AI回傳內容涵蓋結構化區塊(如List、卡片、圖表、文字說明等)時,B4A需靈活解析JSON或動態資料,並建構對應UI,維持界面與資料的一致性。
    • 使用者互動(如內容再生、刪除、排序)容易造成UI與資料脫鉤。
  4. 使用者體驗與效能優化
    • 動態生成內容數量多時,控制畫面流暢、資源釋放、防止記憶體溢出。
    • 動態組件頻繁操作下,避免介面閃爍、卡頓,維持平順互動體驗。
    二、解決方案與最佳實踐
  5. 充分利用Panel、CustomListView進行組件動態管理
    • 以Panel作為內容容器,搭配程式動態AddView(新增Label, ImageView, Button等),實現AI內容靈活增減重組。
    • 多資料內容則可藉由CustomListView批次生成,結合自定義ItemLayout呈現個性化卡片/模組。
  6. 強化API串接與異步處理
    • 使用HttpJob進行AI API溝通,回傳資料解析後再執行UI更新(避免阻塞執行緒)。
    • 所有網路操作應加入進度條/遮罩與超時、失敗提示,提升用戶信任感。
    • 將AI回應統一轉換為標準資料結構(如清單、陣列、物件),便於後續UI動態生成。
  7. 構建動態內容解析與UI映射模組
    • 編寫解析函式,將AI回傳內容(如JSON格式的多模組資料)根據類型(如"文字區、圖片區、推薦卡片")對應生成所需的View。
    • 實作資料繫結與事件委派機制(如用list/map記錄內容對應的View與資源),避免資料與介面脫鉤。
  8. 針對大數據與圖片型內容進行效能優化
    • 使用ImageLoader等第三方庫載入圖片,避免瞬間記憶體暴增。
    • 適時釋放不用的內容模組,對於長清單可加載分頁或懶加載(lazy load),避免一次渲染全部內容。
  9. 結合即時用戶反饋與多輪互動
    • 將「生成式UI」拆分多階段構建,如先顯示主題,再據用戶行為逐步補足延伸內容。
    • 提供「更新、刪除、再生一組建議」等按鍵,讓使用者與AI協作動態調整內容,保持介面實時性與互動性。
  10. 測試與預覽
    • 積極使用B4A-Bridge手機預覽與模擬器測試,調整各種數量與型態的動態內容,確保跨設備介面一致與效能穩定。
    • 異常分支、API失敗、資料異常等都須針對用戶透明友善回報。
    三、B4A動態內容生成AI整合:實踐建議
    • 設計資料與UI雙向同步機制,UI內容每一次變更都由結構化資料觸發(例如每次刷新皆依資料動態重組UI)。
    • 定期整理與學習第三方AI服務官方API參數、回應格式及官方最佳實踐(如response schema),提升整合效率。
    • 針對不同類型內容區(如知識卡、圖片、操作清單)定義標準UI模組,前台用共用函式動態創建,讓整體設計更具擴展彈性。
    B4A環境本身對「靜態UI」極為友善,但透過Panel及程式加入動態View、善用API串接、資料結構明確與UI管理,可有效克服AI內容動態生成的複雜性,實現高效且個性化的AI新一代行動應用。如此不僅提升產品競爭力,也能快速疊代符合各種情境下的智慧內容區設計。

上一篇
章節六:多模態輸入區塊
下一篇
章節八:用戶意圖導向UI設計
系列文
設計AI新介面UI行動應用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