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開發者的實測比較與觀察
近幾年,AI 程式助理的發展速度可說是突飛猛進。從早期的簡單自動補齊,到如今能夠理解語境、產生整段邏輯甚至生成文件的工具,開發者的工作方式已經發生巨大轉變。
在眾多 AI 助手中,GitHub Copilot 無疑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代表。它與 Visual Studio Code 緊密整合,為開發者帶來了即時的程式碼建議與補全,幾乎成為現代開發環境的「標配」。
然而,市場上開始出現另一股力量——Kiro。根據官方介紹,Kiro 的目標不只是幫你「寫」程式碼,而是成為一位能夠理解專案全局、規劃開發任務並協助執行的「智慧開發同事」。
本文將分享我在實測 Kiro 與 Copilot 時的觀察與比較,看看這兩款工具在真實工作流程中的差異與優劣。下一篇文章,則會深入介紹 Kiro 的安裝與使用方法。
根據 Kiro 官方部落格 的介紹,Kiro 是一款 agentic IDE——它不僅能寫程式碼,還能規劃、分解並驅動開發流程。
requirements.md
、design.md
、tasks.md
等文件,並在專案中建立 Hooks 以自動處理常見任務。目前 Kiro 正處於預覽期,官方定價方案預計為:免費 50 次互動/月,Pro 方案每月 $19(1,000 次互動),Pro+ 每月 $39(3,000 次互動)。
根據 Visual Studio Code 官方文件,GitHub Copilot 是一款 AI 程式碼補全工具,能夠根據目前檔案內容與上下文,提供單行、多行甚至整個方法的即時建議。
為了公平比較,我在同一個 VS Code 專案中,分別使用 Kiro 與 Copilot 來完成相同任務,並確保使用相同的語言模型設定。
功能項目 | Kiro | Copilot |
---|---|---|
Context Awareness(上下文理解) | ✅ | ✅ |
Specs & Planning(規格與規劃能力) | ✅ | ❌ |
Inline Assistance(即時編碼輔助) | ✅ | ✅ |
如果用角色來比喻:
在 Copilot 已經成為日常工具的情況下,Kiro 是否值得額外付費?
如果你問我,當預覽期結束後我是否願意付 $19/月來用 Kiro,目前我是偏向願意的。它的上下文理解、規劃能力與互動性確實提升了我的開發效率。
但能否完全取代 Copilot?這點我還需要觀察,特別是在 commit message 與快速補齊的場景上,Copilot 依然有明顯優勢(雖然commit message早就在Kiro開源的Issue裡面,大概不久之後就會有了)。
AI 助手正快速從「autocomplete 工具」進化為「專案夥伴」。
Kiro 展示了 AI 在規劃、理解與協作層面的新可能,而 Copilot 則在即時性與成熟度上依然強大。
對我來說,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我會在快速補齊的場景用 Copilot,在需要深度規劃與全局理解的場景用 Kiro。
下一篇文章,我將分享 如何安裝與實際使用 Kiro,包括設定 Specs、Hooks,以及在實際專案中導入 MCP server 的過程。
#copilot #kiro #vscode #ai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