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4
0
DevOps

AI+DevOps=AIOps系列 第 14

AIOps14. AIOps平台主要解決方案盤點

  • 分享至 

  • xImage
  •  

引言:AIOps平台成為IT智能運維的關鍵引擎

隨著數位化轉型深入,企業IT架構愈發龐大、複雜,運維挑戰空前嚴峻。為徹底盤活分散數據、提升異常偵測敏捷度、縮短修復週期(MTTR)、打造主動運維,自動化與智能化的AIOps(AI for IT Operations)平台應運而生。國際市場上,以IBM Watson、Splunk、Dynatrace 和 Moogsoft 為代表的多家AIOps解決方案,已成為金融、雲端、電商、製造等產業數智運維的主流利器。
本章將以專業視角,全面盤點與評析這些主流AIOps產品架構、智能演算法、功能模組及其優劣勢,協助企業選型並規畫最佳落地藍圖。

14.1 IBM Watson AIOps

產品定位
Watson AIOps是IBM全新一代智慧運維解決方案,深度結合AI、機器學習與NLP技術,專攻混合雲、現代應用與多環境之異常偵測、根因分析與自動修復。
特色優勢
• AI驅動異常分析與根因定位
Watson運用自然語言理解(NLU)分析事件工單、日誌及監控數據,自動找出異常關聯與主因,支援自學習、準確率不斷提升。
• 多源資料整合能力
可接入主流監控、日誌平台、ITSM(如ServiceNow)、APM、CI/CD等多種來源,數據匯流靈活。
• 智能流程自動編排
內建SOAR(Security 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引擎,異常時能自動開單、通知人員、觸發修復腳本。
• 跨雲/混合雲支援
完美貼合Kubernetes、OpenShift以及多雲架構,適合追求高可擴展性與治理合規的企業。
• 知識圖譜與AI建議引擎
利用專家知識圖譜,主動建議修復策略與最佳做法。
不足/挑戰
• 對部署企業級客製化需求有較高條件,建置門檻與成本較高。
• Watson系統複雜度偏高、中小企業推廣需投入培訓。

14.2 Splunk IT Service Intelligence (ITSI)

產品定位
Splunk ITSI為Splunk家族中的AIOps旗艦解決方案,強調以數據分析為核心,聚合IT監控、業務KPI與安全訊號,主打全景可視化與智能異常監控。
特色優勢
• 超強資料整合與分析能力
支援數百種數據源即時串接、海量數據索引檢索與多場景Dashboard視覺化。
• 事件關聯與根因推測
以AI/ML模型自動關聯各式異常、降噪分群,大幅降低警報疲勞。
• 業務健康分數(KPI聚合)
IT與業務指標深度鏈結,根據自定義KPI自動產生健康分數助判斷。
• 動態閾值與行為基線偵測
AI會自動調整異常判斷標準,因應業務高低峰、流量周期等。
• App 模組生態豐富
內建多種常見系統、雲端、DB等專用App、加速部署與二次開發。
• 自動化事件回應
內建Adaptive Response Framework、自動調度修復腳本。
不足/挑戰
• On-prem部署與資料索引量大時,硬體及授權成本較高。
• 部分進階AI能力須額外模組或企業級方案支持。

14.3 Dynatrace

產品定位
Dynatrace主打全自動全棧監控及AI根因分析,是雲原生、微服務時代AIOps領域的佼佼者,廣泛應用於全球大型SaaS、金融、電商平台。
特色優勢
• OneAgent全場景數據收集
一鍵部署後自動偵測應用、服務、基礎設施、雲/容器、網路,一站式獲取所有監控資訊。
• Davis AI智能引擎
利用AI主動揭示異常、根因、事故波及範圍與業務影響,實現多層次全自動因果推理。
• 實時拓撲地圖與依賴分析
自動繪製服務、節點、API、第三方等全鏈路拓撲,根因追蹤一覽無遺。
• SLO/KPI即時監測與預測
可定義業務SLO,AI主動預警KPI異常。
• 自動化治療流程
整合DevOps工具鏈、SOAR、自動觸發自修復腳本,並支援API擴展。
• 雲原生深度整合
支援K8s、OpenShift、AWS、Azure等主流公有雲與混合多雲部署。
不足/挑戰
• 屬於高端雲原生產品,授權與套餐定價較高。
• 適合技術成熟、高資料整合度的大型企業集團。

14.4 Moogsoft

產品定位
Moogsoft專精於AIOps事件關聯分析、警報降噪與自動化協作,是警報疲勞治理的翹楚,在企業級IT運維管理(ITOM)領域廣受青睞。
特色優勢
• 事件關聯與噪音分群
透過機器學習與專利聚合演算法,動態將關聯事件歸組,減少90%+重複警報。
• 智能根因關聯推斷
利用事件脈絡圖,迅速圈定系統異常範圍,協助維運鎖定根因。
• 協作平台整合
內建與Slack、Teams、ServiceNow等主流協作/ITSM平台整合,同步發工單/跨團隊協作。
• 自動處理建議
結合專家知識庫,推送修復建議並觸發自動化腳本執行。
• API與彈性擴展
支援多元數據/監控API接入,容易與現有IT基礎架構鏈結。
不足/挑戰
• 聚焦於ITOM、事件聚合與告警優化,對全棧監控或業務KPI分析能力相對不及Dynatrace/Splunk。
• 需與其他監控/APM系統協同發揮最大效益。

14.5 解決方案比較與選型建議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6/20168401m8oVe20WBu.jpg

14.6 未來趨勢與技術融合展望

• AI推理深度發展:未來AIOps產品強調因果推理、跨層異常關聯、半/全自動修復閉環與組織知識圖譜深度流轉。
• 多雲與邊緣協同:面對多雲、邊緣計算盛行,AIOps平台持續擴展多地區、高可接入性與異質環境治理能力。
• 人機協作、開放生態:平台接口、API/Microservices設計日益彈性,利於企業組建混合自有AIOps解決方案。
• 資料隱私與合規智能治理:因應法規,安全合規與數據脫敏成為AIOps企業實踐重點,AI協助全程落地。

結語

AIOps平台已經進入全自動、數據驅動與智能推理的新階段。IBM Watson強AI推理與多雲;Splunk以數據整合見長;Dynatrace雲原生自動化極致,Moogsoft專注事件關聯降噪。企業應依據自身IT規模、業務模型、合規需求、資安態勢等,謹慎評估最佳AIOps平台方案,並結合Python自動化與Perplexity.ai等現代技術,逐步落實全方位數智運維體系,真正實現自動、主動與智能的運維升級。


上一篇
AIOps13. 智慧事件通報與自動修復機制
下一篇
15. AIOps如何強化業務連續性與用戶體驗
系列文
AI+DevOps=AIOps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