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發流程中,版本控制策略不只影響團隊協作效率,也直接關係到部署風險與維運成本。
今天我會透過三種常見策略——Git Flow、GitHub Flow、GitLab Flow——深入比較,
搭配決策流程圖幫你依需求選擇策略、分支流程圖理解實際運作,
最後用比較表快速總結三者的優缺點與適用情境。
📌先看決策流程圖
這張圖可以幫你快速判斷該用哪種策略:
▪是否需要多個部署環境(Dev / Staging / Prod)?
▪開發週期是否較長、版本需要嚴格控管?
▪還是適合快速交付?
🔸長期存在分支
1.master:穩定、可隨時發布,附版本號標籤(正式版本)
2.develop:主要開發整合分支,準備下一版本功能
🔸臨時分支(任務完成後刪除)
3. feature/:單一功能開發,完成後合回 develop
4. release/:發布前準備與測試,完成後同時合併到 master 與 develop
5. hotfix/:線上環境緊急修復,完成後合回 master 與 develop
▪ 分支職責清楚(降低衝突風險)
▪ 語義化版本管理(v1.1 功能更新 / v1.1.1 修復)
▪ 發布節點明確
▪ Release 分支僅修 bug,不新增功能
▪ Hotfix 必須雙向合併,避免遺漏修復
▪ Feature 要定期與 develop 同步,減少衝突
▪ 定期發布 - 有明確的版本規劃
▪ 多人協作 - 需要嚴格的分支管控
▪ 穩定性要求高 - 生產環境不容錯誤
🔸核心分支
main:唯一主分支,永遠可部署
發布時加版本標籤(v1.0, v1.1, v1.2)
🔸臨時分支
2. feature/:新功能、bug 修復、改進等分支
範例:feature/add-login、hotfix/critical-bug
▪ 功能開發:main → feature/add-login → PR → main → 自動部署
▪ 問題修復:main → hotfix/critical-bug → PR → main → 自動部署
▪ 學習成本低(分支 → PR → 合併)
▪ 支援快速交付與持續部署
▪ 強制 Code Review(透過 PR)
▪ 無需長期維護多條分支
▪ 天生 DevOps 友好(main 即部署分支)
新創公司 / 小型敏捷團隊
▪ 開源專案 / API 開發
▪ 核心哲學:「保持簡單,快速交付,持續改進」
🔸核心分支
1.main:開發整合分支
2.staging:預發布環境,用於集成測試 / UAT
3.production:生產環境分支(最穩定版本)
🔸臨時分支
4. feature/:新功能開發
5. hotfix/:生產緊急修復,修完回灌至所有分支
▪ 正常開發:feature → main → staging → production
▪ 緊急修復:production → hotfix → production / main / staging
▪ 嚴格的環境一致性(main → staging → production)
▪ 生產環境風險降低(先在 staging 驗證)
▪ 發布節奏可控
▪ 天然支援多環境部署(Dev/Staging/Prod)
▪ 企業級應用
▪ 多環境部署
▪ 金融 / 醫療等高風險行業
▪ 核心哲學:「穩定推進,環境隔離,風險可控」
在 DevOps 流程中,版本策略會直接影響:
▪ CI/CD Pipeline 的設計
▪ 部署頻率與節奏
▪ 生產環境風險管理
選對策略,就能在速度與穩定之間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