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個像 Google 一樣的搜尋引擎,但要比它快,預算 5000 塊,下禮拜要。"
又是一個平凡的週一早晨,你正準備享受你的咖啡時光,突然老闆衝進辦公室,眼神發亮地說:「我昨晚夢到一個革命性的想法!」
你的心跳開始加速,手中的咖啡杯微微顫抖。經驗告訴你,每當老闆說出「革命性」這三個字,就代表接下來的一個月你將與加班為伍。
「我們要做一個 AI 系統,它能自動寫程式,還要會做簡報,最好還能幫我泡咖啡。」老闆繼續說道,「重點是要很簡單,就像按一個按鈕就好了。」
你試圖解釋技術上的困難,但老闆揮揮手:「別跟我說什麼不可能,Google 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不行?而且我們要做得比他們更好!」
此時此刻,你終於明白一個殘酷的事實:老闆們不是瘋子,他們只是活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裡,在那個宇宙中,所有的軟體都可以在一天內開發完成,所有的 bug 都是一杯咖啡就能解決的小問題。
但是等等!在你準備遞辭呈之前,請先冷靜下來。經過多年的職場摧殘和深度研究,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老闆們其實是隱藏的軟體架構大師!
沒錯,你沒聽錯。每一句看似荒謬的需求背後,都隱藏著經典的 Design Pattern 概念。老闆們無意識地在向我們傳授軟體設計的精髓,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比較...獨特。
Design Pattern 是軟體開發中重複出現問題的通用解決方案。它們就像建築藍圖一樣,提供了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模板。而老闆們的奇葩需求,竟然完美地對應了這些經典模式:
這不是巧合,這是宇宙的安排!老闆們就是來度化我們這些迷途工程師的。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老闆的每一句話。不再是抱怨和嘆氣,而是感恩和學習。因為在這 30 天的旅程中,我們將會發現:
原來老闆的胡言亂語,竟然是軟體架構的最高境界!
明天我們將深入探討 Factory Pattern - 需求製造機,學習如何應對老闆的善變本性:「你先幫我開發個功能,但我現在還不知道要什麼。」
準備好迎接更多的職場血淚和設計模式的奧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