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討論其他網站的機制,跟這裡的主題比較不相關,所以先放雜談吧
一般為了促銷,會在畫面上顯示剩餘數量,來表達稀缺性,近期在使用網站下訂單時,發現會在我加入購物車時,畫面上會直接把剩餘數量扣掉,這在使用者的角度很直覺,但實際運作上感覺會有很多種:
從我自己的角度推想,覺得應該不會這樣做,因為加入購物車不代表已經下單,更不太適合直接扣庫存數,流程如下:
前端打API取得剩餘數量,然後檢查購物車的商品數量,在顯示到畫面上,那使用者就會有數量更新的錯覺
看到的剩餘數量 = 實際剩餘數量 - 購物車數量
這個比較常用在演唱會門票等系統,放到購物車後要在幾分鐘內完成付款,不然門票會被釋出,做法應該是:
加入購物車時,暫存鎖定庫存,之後逾時的話就刪除,成功付款就扣實際數量並移除暫存
看到的剩餘數量 = 實際剩餘數量 - 鎖定中的數量
每天都在想,到底要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