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過了GameObject,所以直接在“3D物件”中建立一個“立方體”。
這時候看到右側最左邊的灰色欄位,最上面寫著“階層”,我剛剛建立了一個立方體,所以有一個“Cube”,但是其他兩個可不是我添加的,這是專案建立時默認的,“Main Camera”是攝影機,“Directional Light”是燈光
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攝影機拍到什麼我們就看到什麼,Unity也是一樣,圖片中有兩個畫面,左上角分別寫著:“場景”和“遊戲”,場景當中有一個“攝影機”,攝影機拍到什麼,下面的“遊戲”就顯示什麼。換句話說,攝影機籠罩的範圍內都會展現在下面的“遊戲”中。
同樣的道理,把立方體脫離到攝影機範圍外時則不會展示在“遊戲”畫面中。
另外,點擊“Main Camera”和“Cube”都會出現:XYZ軸,側面說明了“場景”的功能,修改遊戲內容全都要在這裡面。
既然有XYZ軸,那就會有對應的XYZ坐標,在“階層”選中“Cube”後找到最右邊的“檢查器”,把“位置”改成(0,0,0),將視角拉到立方體內部,紅色圈起來的地方就是Unity世界的中心點,稱之為“世界坐標系”。
放置完物件後是可以對其進行操作的,具體看到“場景”的左邊那一排圖標,首先看到“顯圖工具”,它的作用是拖動視角,看到不同物件的相對位置,而不用拖動物件。
再來看到“移動工具”,就是剛剛提到的移動XYZ軸,透過移動物件或攝影機呈現出物體在“遊戲”中移動的畫面。
“旋轉工具”顧名思義就是讓物件按照XYZ任意一條軸旋轉。
“縮放工具”同樣按照基於XYZ軸中的一條進行操作,可以選擇放大或縮小,正方體可以拉長成長方體,球體可以變成橢圓球體。
“矩形工具”固定讓物件在Y軸不動的時候做收縮,在某些時候比“縮放工具”好用。
“轉換工具”則是除了“顯圖工具”外其他四種工具的集合,不過因為功能太多看得人頭暈目眩,所以幾乎不會用到。
明天會介紹如何導入資源以及怎麼下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