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鐵人賽,也是連續參賽的第二年。去年我寫的是 2024 iThome 鐵人賽 - T 大使 AI 之旅,主題選擇了 生成式 AI
。
這一年間經歷了不少事,先是當兵,然後找到人生第一份正職。有趣的是,去年文章主要使用的 OpenAI
和 台智雲
模型我現在都不用了(雖然最近 Codex 的聲量讓我有點動搖,但目前還是寄生在 Claude Code
),只能說 AI 領域真的是百家爭鳴、競爭超激烈的。
目前我是 AI 雲端開發工程師,主要工作是幫客戶在 GCP 上建立 AI 解決方案。Google 在 AI 方面的投入讓我們開發人員真的是方便很多。另外由於公司規模不大,還要身兼全端開發。雖然不敢說精通,但這讓我對 Next.js、Node.js、React、TypeScript
都熟悉了不少,甚至是在 CI/CD
部署到 GCP Cloud Run
的 DevOps,讓我對 Docker 和 Container 技術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基礎和認知。
今年我選擇了 DevOps
主題。其實在兩個技術之間猶豫了很久,一個是剛入職教育訓練時常看到、Google 官方也大力推薦的 Terraform
,另一個就是我最後選擇的 Kubernetes
。
最終選擇 Kubernetes
的原因是:現在開發越來越講究 Microservices,而 K8s 就是為了管理這些分散式服務而生的,就連我們目前最多人使用的 AI 軟體 - ChatGPT
都是部署在 Kubernetes 上,三大雲端廠商也都全力支援。
不過 Kubernetes 的技術範疇實在太龐大了,所以我只會專注在 CKAD 認證會考的內容。所以像 Istio、Jenkins、Prometheus、Grafana、Harbor
這些跟 K8s 整合很好的第三方工具,就不會深入討論了(如果時間允許,或許可以當作延伸學習)。
先破解一個常見迷思:Kubernetes 不是來取代 Docker 的,而是用來管理 Docker 容器。簡單來說:
用 Docker 時會遇到的麻煩事:
上述這些繁瑣又容易出錯的工作,Kubernetes 全部都自動化了!
可能有人好奇為什麼 Kubernetes 常常被縮寫成 K8s?
Kubernetes 這個字總共有 10 個字母:K-u-b-e-r-n-e-t-e-s,所以就變成了 K(第一個字母)+ 8(中間 8 個字母)+ s(最後一個字母)= K8s。
類似的縮寫還有:
雖然剛開始看會覺得有點奇怪,但是看久了、用久了就習慣了。而且打字也比較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