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 Day.30。
回想起第一天開始動筆時,我只是單純想把 DevSecOps 的概念釐清,結果一寫就變成了一場 30 天的副本挑戰。
每天早上打開it邦發鐵人賽文章,就像登入遊戲簽到......
今天,副本打完了。
但比起「通關」,我更想聊的是:這 30 天的戰場,教會了我什麼。
如果把這 30 天拆成劇情章節,大概是這樣:
Day 1-10:新手村練功
Lint、測試、PR Flow。就像新手劍士刷史萊姆,確保裝備不會一下就壞。
Day 11-20:中期副本
開始學會 Secrets 管理、Trivy 掃描容器漏洞,體驗到「原來裝備不只要閃亮,還要沒有暗藏炸彈」。
Day 21-25:大型團戰
自動部署到 EC2、Caddy 上場幫忙守門,藍綠部署與金絲雀像是團隊戰術。這時候的心情,已經不像新手了,而是「我們真的能打王了」。
Day 26-29:觀測與保命技能
Prometheus、Grafana、Alertmanager,血條、藍條、冷卻都能被監控,甚至能自動丟補品。這是從「能打」進化到「能穩定打」。
到了今天,已經可以把這條pipeline,稱作一套完整的副本攻略了吧。
這一路下來,我慢慢體會到 DevSecOps 的核心不是工具,而是 三種思維:
速度不是目的,安全才是底線
在好幾天的文章都有提到這點,CI/CD 不是比誰部署更快,而是怎麼把安全和速度綁在一起」。
失敗不是恥辱,不能回頭才是
有健康檢查、有回滾機制,代表你能放心嘗試新版本。沒有退路的自動化,才是真的危險。
工具會過時,思維能延續
今天用 GitHub Actions,明天可能換 GitLab;今天在 EC2,明天可能是 Kubernetes。
想擔任這行「活到老學到老」不再是什麼勵志名言,而是最低的標準。
工具各式各樣,但「左移、最小權限、可觀測性」這些觀念,在哪裡都適用。
這 30 天只是開始,還有更多 boss 在等:
如果這 30 天是新手副本,未來才是真正的跨服大戰。
回頭看這系列,我覺得最想留給讀者的一句話是:
DevOps 是把程式碼送上戰場,DevSecOps 則是確保它帶著護甲、補師,還有退路。
自動化不是「快點衝」,而是「快,但不送頭」。
而這 30 天的鐵人挑戰,讓我更確信──
速度可以買到,但安全感,要靠自己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