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
0

前一篇講了這個專案的核心故事,重點就是透過「紀錄」來讓自己看見那些被遺忘的時間累積。像是冥想、閱讀、伸展、運動,這些活動,就算每天只做五分鐘,累積起來也能大幅的改善我們的生活與狀態。

MyMomentum 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可以輕鬆紀錄、持續使用、不會造成壓力的工具。希望透過這樣的紀錄,幫助使用者建立習慣,偶爾反思,也能享受成就感。


今天我們要來決定整個系統的技術選型與開發架構,為未來的 30 天打好基礎。

這次的開發重點不是使用最新、最潮的技術,大部分是使用本人比較熟悉的技術,專注於做出一個可以正常使用的 MVP。要在三十天內做出來,這對我來說是開發效率最高、風險最低的組合。如果之後有需求,再考慮加入更進階的方案(或重構!?)。


MyMomentum 技術選型

採前後端分離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4/20160279SmHaMWxEjV.png

🔹 前端(Frontend)

React 為主,搭配 Tailwind CSS 做出簡潔介面,Recharts 作為統計圖表的呈現工具。

前端不會過度設計 UI,目標是能快速操作與清楚地回顧紀錄,後續如果時間允許會再來調整體驗與互動感。


🔹 後端(Backend)

後端會使用熟悉的 Spring Boot,資料儲存則選用 PostgreSQL 因為久仰大名 + 沒用過試試看。

登入機制方面目前有幾種方向可以選,像是 Google 登入或自建帳號系統,但我還沒完全決定,目前是預計試試看Google登入 + JWT驗證,之後有需要再擴充。


這篇文章主要是幫自己確認方向,也讓讀者了解接下來文章中會出現哪些技術與背景。

明天預計會開始設計資料結構,也許會從一張最基本的紀錄表 activity_records 開始。
我自己覺得最大的挑戰會在前端,雖然在公司有小小幹過,但說真的看得不是很懂,到時候再跟AI請教
次大挑戰應該是PostgreSQL,不同資料庫對於data type 或是 sql 寫法之類的都有一些不同眉角,反正遇到問題再處理。

那麼今天內容就到這邊,如果你也曾做過類似的紀錄系統,或對這種個人追蹤有興趣,歡迎留言交流 😎


上一篇
Day1 鐵人賽開場與介紹
下一篇
首頁設計:從使用者流程到前端雛型
系列文
我的時間到底去哪裡了!? – 個人時間數據系統開發挑戰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