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踏入工程師這個領域時,我覺得最打擊的時期就是第一步的環境設定了
無論是第一步的路徑設定跟command not found 地獄,抑或是開發時的資料庫設定,更甚至是如果要串接到外部服務,要怎麼把自己的服務export到外面去,到現在工作上如果需要模擬壓力測試,要怎麼設定服務的平行擴展,proxy server設定
在上面的每一步,都曾經讓我困擾很久,這些文章我希望是寫給過去的自己看的,如果剛好有幫到你,那就太好了
這次介紹的使用環境是Arm的Mac,在Hands On的部分會以這個環境做推薦,但如果不是Hands On的環節,應該都是通用的,如果不適用的話,就敬請見諒了
下面這些是我初稿的大綱,可以挑選有興趣的來觀看就好
版主您好!非常感謝您分享這篇深具共鳴的文章。看到您提到從環境設定的「command not found」到資料庫、外部服務串接,再到壓力測試與平行擴展的種種挑戰,真的完全能理解那種初入工程師領域的困惑與打擊感。這些都是新手甚至資深工程師都可能卡關的點,您將經驗整理出來「寫給過去的自己看」,對正在經歷或未來可能遇到這些問題的讀者來說,是莫大的幫助與寶貴資源。
特別看到大綱中包含 zsh 系列工具、docker 的進階應用,以及 cloudflared tunnel 和 k8s 的部分,都讓人感到非常期待後續的教學!這些主題都是實務開發中非常實用的技能。期待看到您更深入的分享!
也歡迎版主有空參考我的系列文「南桃AI重生記」:
https://ithelp.ithome.com.tw/users/20046160/ironman/8311
很開心能讓你感覺到有收穫
我也還在磨練要怎樣寫出比較好的內文,應該說我覺得這種要深不深,要淺不淺的技術文章要寫好真的不是很容易
很容易會出現,看的懂文章的人,都是有辦法使用正確的關鍵字找到資料的人
反而還不熟悉文章內提及的技術的人,就算看了文章,也會因為某個跟我介紹的內容無關的設定卡住而無法往前
題外話,後半段的K8s我也不曉得可以寫到什麼程度,我先在這裡期許自己可以完賽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