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報價單的成功協作讓我複雜工作流設計,但今天面對退換貨系統時,是一個完全不同層級的挑戰。這不是建立新訂單的「從零開始」,而是處理既有訂單的「逐項修改」。更複雜的是,每個修改都會觸發連鎖的金額重新計算。
這正是測試AI是否能理解「例外情境處理」的完美案例。關鍵問題是:如何讓AI區分「選擇新商品」和「處理既有商品」的根本差異?
昨天的報價單雖然複雜,但本質上仍是「建立新資料」的過程。客戶從空白開始選擇商品,店員協助建構一個全新的訂單。整個流程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邏輯相對線性。
但退換貨完全不同。這是對「既存資料的重新決策」,每個商品都面臨三種可能:保持不變、申請退貨、或申請換貨。更複雜的是,這些決策會相互影響,因為原訂單的優惠折扣需要重新分攤計算。
核心挑戰的差異:
這種「狀態修改」比「資料建立」需要更精密的互動設計。
在設計Prompt之前,我先分析了門市退換貨的實際情境。與產品選擇的開放性不同,退換貨有固定的處理框架,但每個商品的處理選擇會影響整體計算。
典型的退換貨情境:
客戶原本訂購了5件商品(總價$8000,用了會員折扣-$800,實付$7200),現在要:
複雜的計算邏輯:
這種「每個決策影響整體計算」的邏輯,需要非常清楚的介面設計來呈現。
昨天報價單的三區塊Layout架構在這裡展現了絕佳的適配性。同樣的框架,但每個區塊的職責完全重新定義:
左側區塊:客戶與訂單查詢
中間區塊:原訂單商品逐項處理
右側區塊:複雜金額重新計算
這種設計讓複雜的退換貨處理變得井然有序,每個區塊都有明確的職責範圍。
基於前13天的經驗積累,我設計了針對退換貨特殊邏輯的Prompt。但這次的挑戶在於如何讓AI理解「處理模式」而非「建立模式」。
基於Layout框架設計.md,設計退換貨處理系統:
使用情境:
- 客戶來門市處理已購買商品的退換貨
- 店員需要處理原訂單中的每個商品狀態
- 支援複雜的金額重新計算邏輯
業務流程:
1. 選定客戶和訂單 → 2. 載入原訂單商品 → 3. 逐項選擇處理方式 → 4. 計算金額變化 → 5. 確認處理
Layout要求:
- 沿用報價單的三區塊設計
- 左側:客戶查詢、訂單選擇
- 中間:原訂單商品清單、處理方式選擇
- 右側:金額重算、最終確認
請產出HTML、CSS、JS三個獨立檔案。
AI的理解結果: 基本框架正確,但有關鍵問題:
發現的問題: AI習慣「建立新資料」的模式,很難理解「修改既有資料」的概念。
基於Layout框架設計.md,設計退換貨處理系統:
使用情境:
- 處理客戶既有訂單中的商品退換需求
- 不是重新選購,而是對已購商品逐項做處理決策
- 每個處理決策都會影響整體金額計算
業務邏輯重點:
- 中間區域顯示「原訂單的既有商品清單」
- 每個商品都要決定:保持不變/退貨/換貨
- 換貨是「替換」概念,不是「新增」概念
- 右側金額要處理原優惠的重新分攤
關鍵互動:
- 左側選定訂單後,中間立即顯示該訂單的「既有商品」
- 中間每個商品狀態變更,右側金額要即時重算
- 換貨時要選擇「替換成什麼商品」,差價計算要清楚顯示
請產出完整的三個檔案,重點處理「既有資料修改」邏輯。
AI的理解結果: 大幅改善!這次AI正確理解了:
但仍有細節問題:退貨原因選擇和金額計算的視覺呈現不夠清楚。
基於Layout框架設計.md,設計退換貨處理系統:
使用情境:
- 客戶要處理既有訂單,可能部分退貨、部分換貨
- 店員需要清楚看到每個決策對總金額的影響
- 客戶要明白最終是要補錢還是退錢
完整流程:
1. 左側選定客戶和訂單 → 2. 中間載入該訂單的所有商品 → 3. 逐項選擇:保持/退貨/換貨 → 4. 右側即時顯示金額變化 → 5. 確認最終處理
中間區域設計重點:
- 顯示原訂單的商品清單(商品名、數量、單價)
- 每個商品有三個選項:「保持不變」「申請退貨」「申請換貨」
- 選擇退貨時:要選退貨原因(瑕疵/尺寸/其他)
- 選擇換貨時:要選擇要換成的新商品,顯示差價
右側金額計算重點:
- 原訂單總額明細
- 退貨商品的退款計算(扣除折舊等)
- 換貨商品的差價計算
- 原優惠折扣的重新分攤
- 最終結果:客戶應補$XXX或應退$XXX
請產出完整的三個獨立檔案。
AI的理解結果: 完美!這次AI完全掌握了退換貨的複雜邏輯,產出的介面完全符合實際業務需求。
最關鍵的發現是:處理例外情境時,AI需要更具體的邊界條件描述。相比正常流程,例外處理的每個分支都需要明確定義。
退換貨最複雜的部分是金額重新計算。客戶需要清楚看到每個決策如何影響最終金額,這不只是計算正確性,更是信任建立的關鍵。
金額計算的分層邏輯:
視覺呈現的關鍵:
每個計算步驟都要有清楚的數學邏輯展示,讓客戶能夠理解和接受最終結果。這種透明度設計在處理客戶異議時非常重要。
基於以上分析和三次迭代的經驗,我總結出處理複雜例外情境的Prompt模板:
基於Layout框架設計.md,設計退換貨金額重算系統:
使用情境:
- 處理客戶對既有訂單的退換貨需求
- 每個商品都需要重新決策:保持/退貨/換貨
- 客戶要清楚看到複雜的金額重算過程
業務邏輯:
- 這是「修改既有資料」不是「建立新資料」
- 中間區域處理「原訂單既有商品」的狀態變更
- 右側處理複雜的金額重新分攤和計算
Layout要求:
- 沿用成功的三區塊架構
- 左側:客戶查詢、訂單選擇(固定300px)
- 中間:既有商品逐項處理(自適應寬度)
- 右側:分層金額計算顯示(固定280px)
核心互動:
- 左側訂單選擇觸發中間商品清單載入
- 中間商品狀態變更即時影響右側金額計算
- 右側清楚顯示每層計算邏輯和最終結果
技術要求:
- HTML、CSS、JS三個獨立檔案
- 支援複雜的條件判斷和即時計算
- 金額變化要有清楚的視覺回饋
請產出完整原型,重點展現例外情境的處理邏輯。
通過退換貨系統的設計協作,我發現了處理例外情境的幾個關鍵原則:
邊界條件比正常流程更重要: 例外情境的每個分支都需要明確定義,AI無法像處理正常流程那樣進行推測。
狀態管理比資料建立更複雜: 修改既有資料需要考慮更多的前後關係和依賴性,描述時要特別強調這些關聯。
計算邏輯的透明化設計: 複雜的計算不只要正確,更要讓使用者理解。視覺化呈現比功能實現更重要。
檔案分離在複雜邏輯中的價值: 退換貨的條件判斷和計算邏輯更複雜,分離的JS檔案讓邏輯更清晰,修改更精確。
退換貨系統讓我學會了如何用AI處理「例外情境」的複雜設計。與昨天的報價單相比,這次的挑戰不在於工作流程的順暢性,而在於如何讓AI理解「既有資料的狀態管理」。好的例外處理設計,往往比正常流程設計更能展現系統的專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