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ust 的吉祥物 Ferris the Crab 搭配探險或地圖的元素的圖片”,gemini-2.5-flash-image-preview,2025年09月15日。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偶然在一篇技術文章中看到「Rust」這門程式語言,文章中表示 Rust 被譽為「現代版的 C++」、連續多年在 Stack Overflow 開發者調查中被評選為「最受開發者喜愛的程式語言」,當然的我就被吸引進去閱讀,並開始了解 Rust 這門語言到底有什麼魅力。今年「Stack Overflow Developer Survey 2025」中 Rust 仍然蟬聯最受開發者喜愛的程式語言,自2016年第一次登頂至今,從未摘下加冕,已穩坐寶座十年了!
從學生時期開始搞資料科學、人工智慧到現在是一名 AI 研發工程師,常年都在 C/C++ 和 Python 間遊走,從寫演算法被折騰過,到面對 Python 在效能上的無奈。目前任職 AI 新創,務實面來說,AI 不能夠只是紙上談兵,要快速落地解決當下痛點才是正式開局。所以,在開發上現階段必定是多面交互、快速迭代的,無論從雲原生架構內的推理引擎、前後端、資料庫、物件存儲、監控平台等,再到霧端、邊緣端乃至嵌入式系統設備的部署、推理、網路架構等。AI 如果需要落實在每一個角落,那就意味著 AI 相關的服務應用必須分別部署在不同的軟硬體環境中,且頻繁和各種服務打交道。
Python 如今已是生態系極豐富的程式語言,且目前 AI 應用皆以 Python 作為主流開發,不過實際上 Python 因其語言特性,仍有很多的瓶頸與無奈,所以我常在想有沒有一種程式語言或其框架能夠應對未來或許不單單只是人與設備的交互,還有設備與設備、設備與 AI Agent(AI 代理人)之間的高頻高併發交互。
從觀望到探索 Rust 這門語言,再到目前逐步平行地把一些原本 Python 在做的事情用 Rust 重寫疏理寫一遍的這個過程,我認為是一件身為開發者很浪漫的冒險旅程。於是,這個系列的文章我想將旅途上經歷過的事物作為札記,分享以解鎖 Rust 開發者工具箱,讓 Rust 進入你的開發者冒險。
Rust 並不是要取代誰,而是為系統程式設計帶來一種全新的結構與哲學,為開發者提供掌控底層的能力,卻不必擔心犧牲其安全性,享受快速高效的體驗,因為它有著嚴師等級的「編譯器」。
Rust 編譯器雖然囉嗦,但它很大程度會告訴你「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給你個警告,趕快修正優化」,這不就是開發者心心念念的守護神嗎?讓我在開發的過程中儘管邏輯跳躍,它來幫我穩定落地。
Rust 是門「重編譯,輕執行」(Heavy Compilation, Light Runtime)的程式語言。「輕執行」意味著 Rust 應用在執行階段不需要獨立的執行環境,也沒有垃圾回收機制(GC),所以效能上便可精確預測。這是因為「重編譯」的屬性,程式在編譯階段就鉅細靡遺的檢查了所有它能夠檢查的事情,包括:所有權機制、生命週期分析、零成本抽象展開、LLVM後端優化,理論上能夠依靠 Rust 的編譯器寫出很高效,且記憶體安全的程式碼。
本系列會著重在現有常見的應用場景中如何以 Rust 進行開發,包括:AI、LLM、資料科學、前端、後端、資料庫、物件存儲、雲原生、WebAssembly、Tauri應用、與其他程式語言交互等等進行初探和實作分析。
這30天的旅程,我盡可能擴展各方向,但很多領域都不在我的射程範圍,這系列無法涵蓋到的,還請讀者見諒!此外,這是我第一次的鐵人賽,我是以 AI 工程師的角度與經歷撰寫此系列,極歡迎各領域讀者指教與交流,也給自己打打氣,持之以恆,完成這30天的鐵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