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掌握 Tauri 的開發,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其底層架構。今天讓我們認識 Tauri 的核心組件:WRY、TAO 以及 Rust 後端的運作模式。
(圖片取自 Tuari 官網)
WRY(Webview Rendering librarY)是 Tauri 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基石。它是一個純 Rust 編寫的函式庫,專門負責在不同作業系統上建立和管理 Webview 組件。
WRY 的巧妙之處在於它能夠自動選擇最適合的 Webview 實作:在 Windows 上使用 Microsoft Edge WebView2,在 macOS 上使用 WebKit,在 Linux 上則使用 WebKitGTK。這種設計讓 Tauri 的體積更小,不需要像 Electron 那樣打包了整個 Chromium。
TAO 是另一個關鍵組件,負責處理視窗建立、事件迴圈管理以及使用者輸入處理。它提供了統一的 API 來管理不同平台上的視窗行為,包括視窗的建立、調整大小、最小化、全螢幕切換等操作。
TAO 採用事件驅動的架構,能夠高效地處理使用者互動、系統通知以及應用程式狀態變化,確保 UI 的響應性和流暢度。
當你啟動一個 Tauri 應用時,實際上是啟動了一個 Rust 編譯的原生程序。這個程序會執行以下步驟:
這種架構的優勢在於,整個應用的核心邏輯都運行在高效能的 Rust 環境中,而前端僅負責使用者介面的渲染和基本互動。
IPC 與 Command 都會在後面的文章做更完整的介紹~
Tauri 最值得稱讚的設計之一是其嚴格的程序隔離機制。前端的 JavaScript 程式碼運行在受限的 Webview 沙箱環境中,無法直接存取系統資源或執行危險操作。
所有的系統呼叫都必須透過預先定義的 Command 介面進行,這些 Command 在 Rust 後端中實作並經過嚴格的權限檢查。這種設計即使在前端程式碼被惡意注入或遭受 XSS 攻擊時,也能將潛在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圖片取自 Tuari 官網)
Rust 天生的多執行緒能力讓 Tauri 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多核心處理器的性能。後端可以將耗時的操作(如檔案 I/O、網路請求、資料處理)分配到不同的執行緒中執行,確保主 UI 執行緒始終保持響應。
這種非同步處理模式配合 Rust 的所有權系統,不僅提供了卓越的性能,還從根本上避免了常見的併發問題如資料競爭和記憶體洩漏。
通過深入理解這些核心概念,我們能夠更好地設計和開發 Tauri 應用,充分發揮其在性能、安全性和跨平台相容性方面的優勢。明天我們將開始建立開發環境,終於要來開發 Tauri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