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0
0

談到「軟體測試」,許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找錯誤」、「點一點看看會不會壞掉」。但實際上,測試的價值與深度,遠遠超過表面。這個領域的本質是 降低風險、確保品質、支持決策,而不是單純地當「錯誤的放大鏡」。

我自己在專案中的體會是:測試人員的價值,不在於「找到多少錯誤」,而是「幫團隊走對的方向」。這一行做久了會發現,測試像是一種隱形的保險,讓專案能在有限資源下更穩、更快地前進。今天,就讓我來拆解這個領域的工作樣貌、迷思誤區、AI 帶來的變革,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辛與入門建議。


一、軟體測試在做什麼?

軟體測試不是一個單一動作,而是一整套活動的組合。常見的工作內容包含:

  • 需求理解與分析:測試人員需要讀懂需求規格書,甚至補齊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因為模糊的需求就是未來的風險。
  • 測試計畫設計:根據專案特性,決定哪些功能要測、怎麼測、用什麼工具測。這其實很像軍師的排兵佈陣,要在有限時間下設計最有效的策略。
  • 測試案例編寫與執行:從基本的手動測試(點擊操作)到複雜的自動化測試腳本,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缺陷管理與回饋:當發現問題時,測試人員要能精準描述錯誤,並提供對應的重現步驟,幫助開發快速定位與修復。
  • 品質報告與風險溝通:這是最常被忽略的價值。測試人員不只是找 bug,更要能把「現在的品質狀態」翻譯成管理者聽得懂的語言,協助團隊做出是否上線的決策。

換句話說,測試人員同時扮演了「品質守門員」、「使用者代言人」、「風險分析師」的角色。


二、常見的迷思與誤區

談到測試,最容易遇到的誤解大概有兩個:

1️⃣ 「測試就是隨便點一點」
很多人以為測試跟玩遊戲差不多,只要滑鼠亂點、輸入資料就好。但實際上,專業的測試需要建立策略、理解業務流程,甚至要站在使用者角度模擬操作。例如,在銀行系統中,你不能只測「轉帳成功」,還要考慮「金額超過上限」、「網路中斷」、「跨國轉帳失敗」等場景。

2️⃣ 「測試會拖慢進度」
這個迷思在業界非常普遍。實際上,測試得越早介入,專案的總成本越低。因為一個需求若在開發完成後才發現問題,修復成本可能是原本的 10 倍以上。我常用一句話來形容:「早測一小時,省改十天工。」長遠來看,測試其實是加快交付的關鍵。


三、AI 對測試的影響

這幾年,AI 的浪潮席捲所有職能,測試當然也不例外。從我的觀察與實務經驗來看,AI 對測試的影響主要有三個層次:

  • AI 協助自動化:傳統的自動化測試需要人手撰寫腳本,而現在 AI 可以根據需求文件或操作紀錄,自動生成測試案例與程式碼,大幅降低門檻。
  • AI 驅動的智慧測試:例如透過機器學習,AI 能分析使用者操作行為,判斷哪些功能最常被用到,幫助測試人員把有限資源放在「最關鍵的地方」。
  • AI Agent 作為虛擬測試助理:我自己在專案中已經實驗過,讓 AI 幫忙整理測試需求、生成測試案例,甚至模擬使用者輸入。這樣一來,測試人員就能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分析與決策上,而不是卡在重複性的工作。

不過,AI 不是萬能的。它的結果需要人類專業來審核。就像自動駕駛一樣,AI 測試仍需要人來把關,否則很可能「看似通過,其實漏測」。


四、測試工作的秘辛

很多人覺得測試人員只是「找毛病」,但在真實的工作現場,有幾個小秘辛:

  • 測試人員往往是第一個發現需求有漏洞的人。因為在設計測試案例時,你會逼自己去想「如果使用者這樣操作會怎樣?」往往會比開發還早發現需求不合理。
  • 好的測試回報不只是找錯誤,而是提供解法。例如:某個功能會出錯,你不只是回報「壞掉了」,而是能說「這邊因為沒有驗證輸入格式,所以可能要加個檢查」。
  • 測試人員其實很懂使用者。因為每天都在模擬各種操作場景,久而久之,你會養成一種「使用者直覺」,能預測大部分人可能犯的錯。這讓測試人員在 UX 討論中,常常也能給出很有價值的意見。

五、入門建議

對想要入門軟體測試的新手,我的建議是從三個面向開始:

🔹 基礎觀念:先理解軟體開發生命週期(SDLC)、各種測試類型(功能測試、效能測試、安全測試等),以及測試在專案中的定位。一本入門的好參考是 ISTQB CTFL 的基礎教材,它能幫你建立完整框架。

🔹 實務工具:學一些常見的工具。像是 Selenium(自動化 UI 測試)、Postman(API 測試)、JMeter(效能測試)。不需要一次學完,但至少要知道它們能解決什麼問題。

🔹 品質思維:這是最重要的一環。記住測試的目標不是「挑毛病」,而是「幫助團隊交付價值」。一個真正優秀的測試人員,會把自己定位成團隊的品質推進器,而不是專案的阻礙者。


六、我的個人觀點

在這條路上,我最大的體會是:測試是一種「溝通藝術」。它需要在開發、產品、專案經理之間搭建橋樑,把抽象的品質問題轉換成可以行動的建議。

也許你覺得測試看似枯燥,但它其實是最接近「真實使用者」的一個角色。當你測試過一個醫療系統、金融系統,甚至電商平台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其實與許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份責任感,正是測試的價值所在。


總結

「測試」不只是找 Bug,而是專案中不可或缺的風險控制、品質保證與決策支持力量。隨著 AI 的崛起,測試人員的角色也在轉型,從執行重複性任務,進化到更高層次的分析與價值輸出。

對於新手來說,這個領域不需要你一開始就很強,但需要你有好奇心、細心與責任感。因為最終,測試人員的價值,不是「找到多少錯誤」,而是「幫助團隊做對的事」。


系列文
全集中軟體測試:新手必懂的 SDLC 與測試愛恨糾葛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