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同一句話,不同語氣差很多」。在客服、教學助理、語音助理或社群平台上,系統若只「看懂字面意思」而忽略語氣,回覆就容易失禮或不合時宜。那麼,AI 到底怎麼「聽懂」你的語氣?今天的內容用不繞口的方式,帶你了解語氣分析在 NLP/語音處理裡怎麼做、有哪些限制、以及產品化該注意什麼。
語氣通常被拆成幾個可監測的指標:情緒類別、情感極性、禮貌/粗魯、確信度(hedge / certainty)、反諷等,再配合場景策略(例如:客服遇到高挫折就縮短話術)。
AI 會從這些文字特徵推斷語氣:
常見模型:
若有語音,AI 會從韻律判斷語氣:
常見模型:
在高敏感或高難度場景(客服、醫療前線、車載助理),多模態更穩:
語氣分析不是為了幫 AI 變得「更會說話」,而是讓系統更會「對人」。當模型能從文字、聲音、表情裡讀出你的情緒與語用,再透過策略把洞察轉成合宜的回應,人機互動就不只精準,還會被理解、被尊重。這正是深度學習落地 HCI 的關鍵一步:懂你說什麼,也懂你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