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我們要蓋一棟房子(我們的 BLE 偵錯工具),今天就是來學習如何製造最基本的「磚塊」。這些磚塊就是程式中的資料。我們將學習如何「製造磚塊」(賦予資料型態)以及如何「存放和標記磚塊」(宣告變數),這是所有程式設計的起點。
準備我們的「實驗室」:學會在哪裡撰寫並看到 JavaScript 的成果。
學習「變數」:認識程式中用來存放資料的「標籤收納盒」。
認識三種基本「資料型態」:文字、數字、以及「是/非」判斷。
學會第一個魔法指令 console.log()
:讓我們能看透盒子裡到底裝了什麼。
JavaScript 最棒的地方就是,你的實驗室隨處可見!它就內建在你的 Chrome 或 Edge 瀏覽器中。
步驟一:在瀏覽器的任何分頁上,按下鍵盤上的 F12
鍵。
步驟二:畫面右邊或下方會跳出一個視窗,這就是「開發者工具」。
步驟三:在上方找到並點擊 Console
(或「主控台」) 這個選項。
這個 Console
就是我們今天寫程式和看結果的地方。它就像一張草稿紙,讓我們可以快速測試想法。
現在,請將下方的程式碼,一次性地複製並貼到你剛剛打開的 Console
視窗中,然後按下 Enter
執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 --- 歡迎來到 JavaScript 的世界! ---
// 1. 使用 const 製作一個「密封盒」,標籤是 deviceName,裡面放文字
const deviceName = '我的第一個 BLE 裝置';
// 2. 使用 let 製作一個「活動蓋盒」,標籤是 batteryPercent,裡面放數字
let batteryPercent = 95;
// 3. 使用 let 製作另一個「活動蓋盒」,標籤是 isConnected,裡面放「是非」狀態
let isConnected = false; // 剛開始,裝置還沒連線
// 4. 現在,使用 console.log() 這個魔法指令,來看看盒子裡有什麼
console.log('--- 裝置資訊 ---');
console.log('裝置名稱:', deviceName);
console.log('目前電量:', batteryPercent);
console.log('是否已連線:', isConnected);
console.log('-----------------');
// 5. 模擬裝置連線成功後,狀況改變了!
// isConnected 是 let 盒子,所以我們可以更換裡面的東西
isConnected = true;
// 電量也下降了
batteryPercent = 92;
// 6. 再次檢查一下現在的狀況
console.log('--- 狀態更新! ---');
console.log('裝置已連線:', isConnected);
console.log('更新後電量:', batteryPercent);
// deviceName 是 const 密封盒,如果你試圖改變它(如下面這行),就會報錯!
// deviceName = '另一個裝置'; // 試著把這行的註解拿掉再執行看看
按下回車鍵後,你應該會看到以下的畫面。
下面,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份程式碼的變數種類。
在程式中,我們需要處理很多資料,比如裝置名稱 "我的心率帶"、電量 98
等等。如果隨手亂放,很快就會搞混。
所以,我們需要變數——它就像一個個貼好標籤的透明收納盒。
貼標籤的動作,叫做「宣告 (Declare)」。
標籤的名字,就是「變數名稱 (Variable Name)」。
放進盒子的東西,就是「值 (Value)」。
在 JavaScript 中,我們用兩個關鍵字來宣告(製作)盒子:
let
:製作一個「活動蓋」的盒子。你可以隨時更換裡面的東西。
const
:製作一個「密封」的盒子。東西一旦放進去,就不能再更換了。
簡單原則:優先用 const
(密封盒)。除非你很確定之後需要更換內容,才用 let
(活動蓋盒)。
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用途。就像你不會用裝文件的檔案夾去裝水一樣。程式需要知道它處理的是哪一種類型的資料。今天我們先認識三種最基本的:
String
(字串):就是文字。任何你想當作文字來顯示的內容,都要用單引號 ''
或雙引號 ""
包起來。
我的第一個 BLE 裝置
"電量剩下:"
Number
(數字):就是數字,用來做數學運算。注意:數字不需要加引號!
100
3.14
Boolean
(布林):代表一個是非題,只有兩種可能的答案:true
(是/真) 或 false
(否/假)。它常用來表示一種狀態。
true
(例如:裝置已連線)
false
(例如:裝置未連線)
除了以上這些資料型態之外,還有兩種型態,這兩種型態最容易混淆,但非常重要:
undefined
(未定義)
比喻:一個你已經拿到手但還沒放任何東西的「空盒子」。
解釋:當你宣告了一個變數,但沒有給它任何值,JavaScript 會自動給它一個 undefined
的值。它代表「存在這個盒子,但內容未知」。
範例:let deviceVersion;
// 我們宣告了變數,但還沒從裝置讀到版本號
null
(空值)
比喻:一個你刻意清空並貼上「空」字條的盒子。
解釋:它代表「開發者就有意地表示這裡沒有值」。它不是一個意外,而是一個賦值。通常用來表示一個物件不存在,或清除一個變數的內容。
範例:let selectedDevice = null;
// 一開始還沒有選擇任何裝置
undefined
vsnull
的簡單區分:
undefined
是 JavaScript 給的,代表「你忘了放東西」。
null
是你自己給的,代表「我故意不放東西」。
console.log()
與實戰演練console.log()
是我們最重要的朋友。你在括號 ()
裡放什麼,它就會在 Console
裡幫你印出來,讓我們能清楚看到程式的執行狀況。
但是當程式變得複雜時,有時候我們不確定某个變數到底是什麼型態。這時,typeof
就派上用場了。
typeof
是一個關鍵字,你把它放在任何變數前面,它就會回傳一個字串,告訴你那個變數是什麼型態。
typeof 你的變數名稱
讓我們把所有學到的型態都宣告出來,並立刻用 typeof
來驗證它們。請把下面的程式碼貼到瀏覽器的 Console
中執行。
// --- 歡迎來到 JavaScript 的世界! ---
// 1. 使用 const 製作一個「密封盒」,標籤是 deviceName,裡面放文字
const deviceName = '我的第一個 BLE 裝置';
// 2. 使用 let 製作一個「活動蓋盒」,標籤是 batteryPercent,裡面放數字
let batteryPercent = 95;
// 3. 使用 let 製作另一個「活動蓋盒」,標籤是 isConnected,裡面放「是非」狀態
let isConnected = false; // 剛開始,裝置還沒連線
// 4. 現在,使用 console.log() 這個魔法指令,來看看盒子裡有什麼
console.log('--- 裝置資訊 ---');
console.log('裝置名稱:', deviceName);
console.log('目前電量:', batteryPercent);
console.log('是否已連線:', isConnected);
console.log('-----------------');
// 5. 模擬裝置連線成功後,狀況改變了!
// isConnected 是 let 盒子,所以我們可以更換裡面的東西
isConnected = true;
// 電量也下降了
batteryPercent = 92;
// 6. 再次檢查一下現在的狀況
console.log('--- 狀態更新! ---');
console.log('裝置已連線:', isConnected);
console.log('更新後電量:', batteryPercent);
// deviceName 是 const 密封盒,如果你試圖改變它(如下面這行),就會報錯!
// deviceName = '另一個裝置'; // 試著把這行的註解拿掉再執行看看
// 宣告各種不同型態的變數
const isCharging = false; // Boolean
let selectedCharacteristic = null; // Null (刻意設為空值)
let firmwareVersion; // Undefined (只宣告,未賦值)
// 一個描述裝置的 Object (物件)
const myDeviceObject = {
name: deviceName, // 屬性的值可以是另一個變數
battery: batteryPercent,
isConnected: true
};
// --- 使用 typeof 檢查每一個變數 ---
console.log("--- 變數型態大檢查 ---");
// 使用逗號可以在 console.log 中印出多個項目
console.log("變數 deviceName 的值是:", deviceName, ", 型態是:", typeof deviceName);
console.log("變數 batteryPercent 的值是:", batteryPercent, ", 型態是:", typeof batteryPercent);
console.log("變數 isCharging 的值是:", isCharging, ", 型態是:", typeof isCharging);
console.log("變數 selectedCharacteristic 的值是:", selectedCharacteristic, ", 型態是:", typeof selectedCharacteristic);
console.log("變數 firmwareVersion 的值是:", firmwareVersion, ", 型態是:", typeof firmwareVersion);
console.log("變數 myDeviceObject 的型態是:", typeof myDeviceObject);
console.log("----------------------");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檢查 null 的型態會回傳 'object' ,'object'指的是一種叫做物件的資料型態,說明如下。
Object
(物件)
比喻:一個擁有多個抽屜的「檔案櫃」。
解釋:它是最複雜也最強大的型態。它可以把多個不同型態的資料(字串、數字、布林甚至其他物件)打包在一起,成為一個有結構的集合。每個資料都有一個自己的「標籤」(稱為 key
或「鍵」)。
但是為甚麼檢查 null 的型態會回傳 'object'呢?
這是 JavaScript 一個著名的歷史遺留問題,檢查 null 的型態會回傳 'object',這點只要記住就好。以當你看到型態是 object,它的值可能是 null,也可能是一個真正的物件。
今天我們會簡單講解了的JavaScript變數和資料型態,明天我們來看看如何透過運算子和一些基礎迴圈來進行一些簡單的程式碼。
文章的最後,感謝能看到這裡的你,在這邊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