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9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AI洞察 (Generative AI Insights)系列 第 23

第十九天:深度偽造(Deepfake)的攻防戰:技術與社會的博弈

  • 分享至 

  • xImage
  •  

各位內容創作者、媒體從業者與事實查核者們,歡迎來到我們的AI鐵人賽第十九天!前幾天,我們聊了AIGC(AI生成內容)如何開創全新的創作模式。今天,我們將目光轉向這項技術的「暗黑面」——深度偽造(Deepfake)

「Deepfake」這個詞,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偽造」(Fake)的組合。它利用AI技術,能夠在影片、音訊或圖片中,將一個人的臉或聲音,完美地替換成另一個人。這項技術從最初的娛樂用途,如今已演變成一場影響社會信任的攻防戰。

這場博弈,主要在兩個層面展開:

1. 技術的「矛」:Deepfake的逼真進化

深度偽造的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化,其逼真度越來越高,幾乎能以假亂真。這背後的主要技術驅動,來自於生成式對抗網路(GAN)和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的發展。

  • 臉部替換與合成: 駭客可以利用AI模型,將一個人的臉無縫地替換到另一個人的影片上。這使得假新聞、惡意誹謗和詐騙變得更加容易。
  • 語音合成: AI能夠學習一個人的聲音特徵,然後用它來合成任何想說的話。這使得「AI語音詐騙」成為一個巨大的威脅,詐騙者可以偽裝成親友的聲音,進行詐騙。
  • 即時生成: 最可怕的是,深度偽造技術正在朝著「即時」方向發展。想像一下,在一個視訊會議中,某個人物的影像與聲音都是被AI即時偽造出來的,這將徹底瓦解我們對數位世界的信任。

2. 科技的「盾」:如何辨識與反制Deepfake?

面對日益複雜的深度偽造攻擊,科技界與學術界也正在積極研發「反制」技術,試圖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 AI辨識技術:
    • 我們的「矛」是AI,我們的「盾」也是AI。研究人員正在訓練另一套AI模型,專門用來辨識深度偽造的影片和音訊。這些模型能夠尋找人眼難以察覺的細微差異,例如:眨眼頻率不自然、臉部光影不一致、或者聲音波形中的微小異常。
  • 數位驗證與溯源:
    • 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建立一套數位內容的「身分證」或「出生證明」。這項技術可以將影片、圖片或音訊的創建者、創建時間等資訊,以加密的方式嵌入到檔案中。一旦內容被篡改,這個「身分證」就會失效。這就像為每一個數位內容,都貼上一個無法被複製或竄改的標籤。

工程師的反思:技術的雙面性與社會責任

Deepfake的攻防戰,是AI技術雙面性的最佳寫照。這場博弈提醒我們,任何強大的技術都可能被用來行善或作惡。

作為AI工程師,我們有責任去思考:

  • 如何在開發技術的同時,就內建防禦機制?
  • 如何教育大眾,提升他們對深度偽造的辨識能力?
  • 如何與法律專家、倫理學家合作,共同建立一個更負責任的技術生態?

結語:信任的基石,需要我們共同守護

深度偽造,正在挑戰我們對「眼見為憑」的信任。這場技術與社會的博弈,沒有終點,但我們必須持續投入。因為保護資訊的真實性,就是保護社會的信任基石。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社會議題。

明天的文章,我們將會從數位世界回到現實,來聊聊智慧城市,看看AI如何優化交通、能源與公共服務。敬請期待!


上一篇
第十八天:AI生成內容(AIGC)的版權爭議與創作新模式
下一篇
第二十天:智慧城市:AI如何優化交通、能源與公共服務
系列文
生成式AI洞察 (Generative AI Insights)2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