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Graylog Inputs

在 Graylog 的日誌處理流程中,輸入源(Inputs) 是所有資料流進入系統的入口點。它決定了 Graylog 如何接收不同協議與來源的日誌資料,例如 Syslog、GELF、Beats 或 HTTP。一旦日誌能順利送進 Graylog,後續的解析、路由與可視化才能進行。

新增輸入源的步驟

  1. 登入 Graylog Web 介面,進入 System → Inputs
  2. 在「Select input」下拉選單中選擇一種常見輸入類型,例如 GELF UDP(適合快速測試)。
  3. 點擊「Launch new input」後,填寫以下基本參數:
    • Title:自訂名稱,用來識別這個輸入源。
    • Bind address:預設可設為 0.0.0.0,表示所有網卡均可接收。
    • Port:輸入源對外開放的監聽端口,例如 12201
    • Node:選擇綁定的 Graylog 節點,一般單節點部署時直接選擇即可。
  4. 儲存配置後,稍等數秒該 Input 就會開始運作,你能在列表中看見它的運行狀態顯示為「Running」。

測試輸入源

假設我們建立了一個 GELF UDP 的輸入源,監聽在 12201 端口,可以用最簡單的指令來模擬送出一筆訊息:

echo '{ "short_message": "hello graylog" }' | nc -w 1 -u 127.0.0.1 12201

此時回到 Graylog 的 Search 頁面,應能看到剛送出的訊息被收錄。

常見管理操作

  • 查看狀態:每個 Input 都能在 Web 介面看到狀態(Running/Failed),若顯示 Failed,需要檢查是否端口已被佔用。
  • 修改配置:可隨時點擊 Input 名稱進入編輯,例如變更端口或限制來源。
  • 刪除輸入源:移除不用的 Input,以避免資源浪費或不必要的安全風險。
  • 安全建議:務必在防火牆上限制可傳送日誌的來源 IP,避免讓所有外部流量都能打開 Input 端口。

與後續模組的銜接

雖然 Inputs 已經能接收到日誌,但日誌本身往往缺乏結構化。接下來通常需要透過 ExtractorsPipelines 去解析字段,並利用 Streams 來路由到不同索引中。輸入源只是「入口」,後續還有一系列的處理階段能讓日誌更有價值。


上一篇
Day 6: 備份與恢復策略基礎
下一篇
Day 8: 數據解析與字段提取 (Extractors 篇)
系列文
從零開始的 graylog 探險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