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ADB 功能搞定了,但現在的介面實在太陽春。就一個按鈕,完全不像個工具。
今天要把這些功能包裝成好看的介面。
想了一下使用流程:連接手機 - 選擇裝置 - 看 APP 列表 - 勾選要刪的 - 執行刪除。
把 HTML 改成兩欄式版面:
<div class="app">
<header>Android App Uninstaller</header>
<main class="main">
<!-- 左邊:裝置列表 -->
<section class="device-section">
<h2>連接的裝置</h2>
<div id="device-list">請連接你的 Android 裝置</div>
</section>
<!-- 右邊:APP 列表 -->
<section class="app-section">
<h2>應用程式列表</h2>
<button id="delete-btn">刪除選取的 APP</button>
<div id="app-list">請先選擇裝置</div>
</section>
</main>
</div>
用 CSS Grid 做兩欄版面,看起來就專業多了。
寫了個函數每 3 秒檢查一次連接的裝置:
startDevicePolling() {
setInterval(() => {
this.updateDeviceList();
}, 3000);
}
插上手機後,左邊就會顯示裝置資訊。點擊裝置就載入 APP 列表。
最大的問題來了:ADB 回傳的都是 com.android.systemui
這種套件名稱,使用者根本看不懂這是什麼 APP。
暫時先直接顯示套件名稱,之後再想辦法轉換成人看得懂的名稱。
每個 APP 前面加上 checkbox,讓使用者可以選擇要刪除的: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app.package}">
<label>${app.package}</label>
勾選後,刪除按鈕就會變成可點擊狀態。
測試流程:
雖然 APP 名稱很醜,但基本功能都有了!
com.miui.securitycenter
誰看得懂從簡陋的 Hello World 變成有模有樣的工具介面:
明天要解決最重要的問題:把 com.android.systemui
轉換成使用者看得懂的 APP 名稱。
這個搞定的話,工具就真的可以給一般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