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讓 AI 幫我寫程式的時候,心情有點複雜。
一方面很興奮:「哇!我以後不用 Debug 到三更半夜了!」
另一方面又很懷疑:「這 AI 真的懂我想要的功能嗎?還是只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接觸過不少不同語言的小專案,從 Python 自動化腳本到網頁小工具。這幾年 AI 程式生成工具越來越多,我也忍不住把它當成實驗對象。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AI 寫程式到底靠不靠譜。
我先測試了一個最簡單的任務:用 Python 寫一個 CLI 待辦清單。
需求很簡單:新增、刪除、查看任務。
AI 給我的程式碼長這樣(片段):
todos = []
def add_task(task):
todos.append(task)
def remove_task(index):
if index < len(todos):
todos.pop(index)
def show_tasks():
for i, task in enumerate(todos):
print(f"{i+1}. {task}")
第一次執行,沒什麼大問題。但我要求它「加上儲存功能」後,AI 居然直接幫我加了一個 txt 檔案存取功能。雖然不是最優雅的解法,但至少能跑。
靠譜指數:⭐⭐⭐⭐☆
(能跑,但不算最佳實踐)
這部分我有點壞心,把 AI 丟去解「Longest Substring Without Repeating Characters」。
結果它秒給我一個雙指標解法,時間複雜度 O(n),居然答對了!
但後來我要求它「用更快的方法」,它卻硬是亂湊一個「O(1)」解法,結果完全錯誤。這時我才深刻體會:AI 其實很像一個會亂吹的同學,大方向有時對,但細節得自己檢查。
靠譜指數:⭐⭐⭐☆☆
(解題 OK,但過度優化常常翻車)
我試著請它幫我生一個簡單的 HTML + JS 頁面,功能是計算 BMI。
結果它的 HTML 和 JS 基本上都能跑,但 UI 長得慘不忍睹,像是 2008 年的部落格模板。雖然功能沒錯,但要拿去交給客戶?還是算了。
靠譜指數:⭐⭐☆☆☆
(能跑,但審美崩壞)
簡單、明確的需求 → 表現最好
例如「寫一個加法函數」、「幫我加檔案存取」。
需要最佳實踐 → 要小心
它會寫出「能用」的東西,但不一定符合專案標準。
需要創意設計 → 表現最差
排版、UI、架構,這些需要人類審美和經驗。
我後來找到比較平衡的用法:
換句話說,AI 更像是一個「熱心但有點愛亂講的助教」。你不能全信,但它確實能幫你節省時間。
其實 AI 不只是在寫程式能幫上忙,像我常用的另一個場景就是把影片或會議錄音轉成逐字稿,再從中提取技術重點。這方面我有參考過這篇 How to transcribe YouTube videos,裡面有比較不同的方案,對要處理技術學習資料的人來說很實用。
我的結論是:AI 寫程式是「靠譜的」,但不是「完全可靠的」。
它能幫你快速起手、省下查文件的時間,但你還是得自己驗證和優化。
對我來說,AI 更像是一個「永不疲倦的 pair programmer」。它隨時都能陪我 brainstorming,但最後能不能交稿,還是得靠人類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