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在第八天的進度中,我的主要目標是了解 WebAR(Web-based Augmented Reality, 網頁式擴增實境) 的基本概念,並研究目前常見的幾種框架,進一步比較它們的優缺點,最後挑選出最適合專案使用的工具。
二、WebAR 簡介
WebAR 是透過瀏覽器來實現 AR 技術的方式,不需要額外安裝應用程式,只需開啟網頁即可體驗。
它的常見應用包括:
利用相機掃描圖片,呈現對應的 3D 模型。
點擊畫面放置虛擬物件於真實場景。
在教育、行銷、展覽等場合增加互動性。
三、主要框架研究
由 Mozilla 開發,基於 HTML 語法,適合快速建立 VR/AR 場景。
優點:簡單易學、社群活躍。
缺點:進階 AR 功能有限。
商業級 WebAR 平台,需付費。
優點:功能最完整,支援平面偵測、影像辨識、手部追蹤等。
缺點:成本較高,學習門檻也相對提升。
免費開源,專注於「影像辨識」功能。
優點:支援 marker-based AR,文件完整,入門容易。
缺點:功能不如 8thWall 全面。
瀏覽器原生 API,提供 VR/AR 標準。
優點:靈活度最高,屬於業界標準。
缺點:需要自行撰寫大量程式碼,難度高。
四、比較與選擇
經過比較後,對於目前的學習需求與專案方向,MindAR.js 搭配 A-Frame 最適合:
免費,不會增加成本。
支援圖片辨識(marker-based AR),符合「掃描圖片顯示物件」的需求。
A-Frame 的 HTML 語法能簡化 3D 場景的建構。
四、學習心得
透過這次的研究,我了解了 WebAR 的基本架構以及幾種常見框架的差異。雖然 8thWall 在功能上最強大,但對於初學者與非商業用途來說,MindAR.js 是最佳的選擇。接下來,我將以 MindAR.js 為核心,搭配 A-Frame 來嘗試建立一個最簡單的 AR 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