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ocker進階:Volume & Network
昨天已經有用docker compose跑起服務了,但如果只知道基本指令,很快就會遇到兩個問題:
資料保存問題:容器刪掉,log & 設定檔就跟著消失
解法:用Docker Volume保存資料,像Loki的資料就可以放在volume裡,不會因為容器刪掉就不見。
容器互通問題:容器之間要互相「看得到」彼此
解法:用Docker Network建立內部網路,讓 Promtail、Loki、Grafana 可以直接互相連線。
這些都是未來專案部署到伺服器時一定會用到的。
2. Log系統比較:為什麼要選Loki?
雖然我們專案用 Loki,但其實還有很多選擇:
(1)Elasticsearch + Kibana (ELK Stack)
• 功能最完整
• 適合大量資料(TB級)
• 缺點是「資源需求高,學習曲線陡」
(2)Fluentd / Fluent Bit
• 偏向「資料收集&傳送」
• 常跟Elasticsearch或Loki搭配
(3)Loki
• 更輕量,成本低
• 特別適合「只需要查log,不需要全文檢索」的情境
3. AI+資料可視化:RAG與趨勢分析
• 如何把AI預測結果寫進log(例如:模型跑出「復發風險30%」,直接寫入patient.log)
• 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概念
//如果未來想整合LLM,RAG可以幫忙「用真實癌症資料來強化AI回答」,而不是只靠模型記憶
• 時序數據分析
用AI預測AFP/ALT的未來趨勢,再跟Grafana實際數據對比
這會讓專案更有「AI+資料可視化」的深度,而不是單純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