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5
0
Software Development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MCP 與 n8n 自動化實踐系列 第 25

[Day 25]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如何導入團隊流程?

  • 分享至 

  • xImage
  •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如何導入團隊流程?

前言

在實作了四種不同方式的 AI Code Review 之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說服老闆、主管或同事接受並導入 AI Code Review?

不同角色關注的重點不同,有人擔心時間成本,有人關心成效。以下分享我在導入過程中的思路與實際做法。

導入步驟

1. 明確「為什麼」(WHY)

就像開發一個新系統或產品,必須先確認痛點,導入 AI Code Review 也一樣。
在我的新團隊裡,我觀察到兩個主要痛點:

  1. 主要開發人員只有 1 位,Code Review 負擔沉重
  2. 開發團隊與 SRE 網路團隊希望能有資深工程師協助 Code Review

AI 的導入正好能緩解這些問題。

2. 評估時間成本

在理解「為什麼」之後,下一步就是估算投入的時間。
我將過程拆成兩個階段:

  • 方法一(VSCode + AI + MCP):大約 3 小時即可完成
  • 方法二至方法四:大約需要 3–5 天

這就像專案估點一樣,先確保導入所需時間能被團隊接受。
補充說明:若直接使用現成的 n8n workflow,可能僅需 1–2 小時即可完成初版。

3. 設定優先級

專案中一定有不同緊急程度的項目。在考量導入 AI Code Review 時,必須確認:

  • 哪些項目是「緊急且重要」的? → 需要優先處理
  • 哪些項目相對沒那麼急迫? → 可以適度延後

這樣能避免在錯誤的時機導入,造成額外阻力。

4. 具體執行

當「原因、時間成本與優先級」都準備好後,我會將這三點整理給主管確認。
若獲得支持,就可以先從自己的專案開始嘗試。完成後,再逐步推廣到:

  • 向其他組別組長分享實作經驗
  • 接受邀請到其他團隊做 demo
  • 在自己團隊內持續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其效益

如此一來,AI Code Review 不僅是個人實驗,而能逐步成為團隊的共識。

小結

推動一件新事物並不容易,無論是 Clean Code、單元測試,還是 AI Code Review
當團隊還沒真正體驗到效益時,往往難以被說服改變既有習慣。

我相信沒有「唯一最好」的做法,只有不斷交流、持續優化。
從自己先做起,再逐步推廣,才有機會讓 AI Code Review 成為團隊文化的一部分。


上一篇
[Day 24] AI 驅動 Code Review:四種落地方法全面比較
系列文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MCP 與 n8n 自動化實踐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