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Odoo 說「Chicken Game」:多方賽局
情境設定(Odoo 生活化)
- 兩個部門:研發 (R&D) 與 營運 (Ops)
- 事件:是否 本週強推新功能上線 (S = Straight,衝) 或 延後一週 (Y = Yield,讓)
- 若雙方都衝:高風險 → 出包、退版、客訴(撞車)
- 若一方衝一方讓:衝者拿績效,讓者安全但保守
- 若雙方都讓:安全,但缺乏動能
1) 兩人版 Chicken:報酬矩陣
報酬格式:(R&D, Ops)
|
Ops: S |
Ops: Y |
R&D: S |
-10,-10 |
3,0 |
R&D: Y |
0,3 |
1,1 |
- (-10,-10):雙衝「撞車」
- (3,0)/(0,3):一衝一讓,衝者得利
- (1,1):雙讓,小利穩健
納許均衡 (純策略):
混合策略:
- 設 p = R&D 衝的機率,q = Ops 衝的機率
- R&D 的期望效用:
- 出 S:U(S) = -10q + 3(1-q) = 3 - 13q
- 出 Y:U(Y) = 1 - q
- 令兩者相等 → 3 - 13q = 1 - q → 12q = 2 → q = 1/6
- 對稱性 → p = 1/6
👉 結論:各自有 1/6 的機率衝,5/6 的機率讓。撞車機率 = (1/6 * 1/6) = 1/36。
2) Odoo 的管理啟示
- 用 Odoo 自動化 → 若對方標記「High-Risk」,系統自動延後 → 避免 (S,S)
- 用 App Studio → 加「風險分級」欄位,讓撞車代價清楚可見
3) 加入財務 (Fin) 第三方
財務可選:核准加班預算 (A) 或 不核准 (N)
- 若核准:撞車損失從 -10 降到 -4,但大家更敢衝 (道德風險)
新期望效用 (有 A 時):
- 出 S:U(S) = -4q + 3(1-q) = 3 - 7q
- 出 Y:U(Y) = 1 - q
- 令相等 → 3 - 7q = 1 - q → 6q = 2 → q = 1/3
- 對稱性 → p = 1/3
👉 結論:有加班保護時,大家衝的機率從 1/6 升到 1/3。
👉 撞車機率從 1/36 上升到 1/9。更常撞,但單次不那麼痛。
4) 財務是否該核准?(期望損失比較)
-
無保護 (N):
- 撞車損失 = 10
- 撞車機率 = (1/6)^2 = 1/36
- 期望損失 = 10 * 1/36 ≈ 0.28
-
有保護 (A):
- 撞車損失 = 4
- 撞車機率 = (1/3)^2 = 1/9
- 期望損失 = 4 * 1/9 ≈ 0.44 + 預算成本 C
比較: 0.44 + C > 0.28 → 無論如何都更差。
👉 結論:財務不該核准。
5) 最小治理制度 (MVG)
- Odoo 自動化:紅燈 → 自動延後
- 排程交替:奇偶週上線主導
- 事後懲罰:若撞車,下週自動喪失上線權
6) 小抄
- 混合均衡:
- 無保護 → p=q=1/6 → 撞車 1/36
- 有保護 → p=q=1/3 → 撞車 1/9
- 管理翻譯:不要只看單次損失,要看行為改變後的整體風險
7) 在 Odoo 怎麼做到?
- 開啟 Developer Mode
- 用 App Studio 新增「風險分級」欄位
- 用 Automated Actions 設定「紅燈 → 自動延後」
- 跨模組權限 → 用小型 Python 模組補強
一句話結語
制度設計 > 補貼救火
👉 在 Odoo 讓撞車變得「可見且昂貴」,比事後加班更能避免壞均衡。
🐔 Odoo 版 Chicken Game:矩陣+雙方與多方比較
1) 雙方賽局矩陣 (Chicken Game)
玩家:R&D (行) vs Ops (列)
策略:S = Straight (衝),Y = Yield (讓)
報酬格式:(R&D, Ops)
雙方 Chicken Game 矩陣
報酬格式:(R&D, Ops)
R&D \ Ops |
S (Straight) |
Y (Yield) |
S |
-10 , -10 |
3 , 0 |
Y |
0 , 3 |
1 , 1 |
- (S,S) = 雙方衝撞 → -10,-10(兩敗俱傷)
- (S,Y) 或 (Y,S) = 一衝一讓 → 衝者得 3,讓者得 0
- (Y,Y) = 雙方都讓 → 各得 1(穩健但保守)
結果:
- 純策略均衡 = (S,Y) 或 (Y,S)
- 混合策略均衡 = 各自以 1/6 機率衝,5/6 機率讓 → 撞車機率 1/36
2) 三方賽局矩陣 (加入財務 Fin)
玩家:R&D、Ops、Fin
- Fin 的策略:A = 核准加班預算,N = 不核准
- 若 Fin 核准 → 撞車代價從 -10 降到 -4,但衝的機率升高
矩陣示意(簡化版,只看衝撞代價):
情境 撞車代價 撞車機率 期望損失
雙方 (N) -10 (1/6)^2 10/36 ≈ 0.28 三方 (A) -4 (1/3)^2 4/9 ≈ 0.44 + C
👉 結果:有保護 (A) 時,大家更敢衝,撞車更頻繁 → 期望損失更高
👉 因此財務不該核准
三方 Chicken Game 矩陣 (R&D, Ops, Fin)
玩家:R&D (行) vs Ops (列),財務 Fin 為第三方 → 選 A(核准預算) 或 N(不核准)
(一) Fin = N (不核准加班)
R&D \ Ops |
S (Straight) |
Y (Yield) |
S |
-10 , -10 , 0 |
3 , 0 , 0 |
Y |
0 , 3 , 0 |
1 , 1 , 0 |
說明:撞車代價高 (-10,-10),財務沒有額外支出。
(二) Fin = A (核准加班)
R&D \ Ops |
S (Straight) |
Y (Yield) |
S |
-4 , -4 , -C |
3 , 0 , -C |
Y |
0 , 3 , -C |
1 , 1 , -C |
說明:撞車代價下降 (-4,-4),但財務必須付出成本 -C,且 R&D 與 Ops 更敢冒險衝。
3) 雙方賽局 vs 多方賽局比較
特徵 |
雙方 Chicken (R&D vs Ops) |
三方 Chicken (R&D vs Ops vs Fin) |
玩家數 |
2 |
3 |
策略選項 |
衝 (S)、讓 (Y) |
衝 (S)、讓 (Y) + 核准/不核准 (A/N) |
核心風險 |
雙方同時衝撞 (S,S) |
財務補貼導致「道德風險」,衝撞更頻繁 |
均衡結果 |
不對稱均衡 (S,Y) 或 (Y,S) |
出現更高的衝撞機率 (1/9 vs 1/36) |
管理啟示 |
要設「先讓規則」避免撞車 |
不要濫用保護機制,避免鼓勵冒進 |
🐔 Chicken Game:二方 vs 三方
情境 |
矩陣報酬 (示意) |
撞車代價 |
撞車機率 |
財務狀態 |
白話解釋 |
雙方 (R&D vs Ops) |
(S,S) = -10,-10(S,Y) = 3,0(Y,S) = 0,3(Y,Y) = 1,1 |
-10 |
(1/6)^2 = 1/36 |
無 |
兩邊都衝就像兩台車相撞,慘烈;有人讓就安全;都讓則穩但沒爆發力 |
三方 Fin = N |
同雙方矩陣,但加 ( , ,0) |
-10 |
1/36 |
0 |
財務不插手,狀況與雙方一樣,風險高但大家相對收斂 |
三方 Fin = A |
(S,S) = -4,-4,-C(S,Y) = 3,0,-C(Y,S) = 0,3,-C(Y,Y) = 1,1,-C |
-4 |
(1/3)^2 = 1/9 |
-C |
財務出手補貼,單次損失變小,但大家更敢衝,撞車次數增加,長期反而更危險 |
-
雙方賽局:核心問題是「誰要讓?」
-
三方賽局 (N):沒補貼,代價大但大家比較小心
-
三方賽局 (A):有補貼,代價小但大家更常冒險
👉 制度設計比補貼更能避免壞均衡,Odoo 應該用規則(自動延後、交替週期)來協調,而不是靠財務補救。
在雙方賽局裡,研發和營運就像兩台車在路上對撞:
-
兩人都衝 (S,S) → 撞得慘 (-10,-10)
-
一人衝一人讓 (S,Y 或 Y,S) → 衝的人得利 (3),讓的人保守 (0)
-
兩人都讓 (Y,Y) → 穩健但少收穫 (1,1)
當財務 (Fin) 加入,賽局變成三方:
-
不核准 (N) → 狀況和雙方相同,只是財務不受影響 (0)。
-
核准 (A) → 雖然撞車代價下降 (-10 → -4),但財務要付出成本 (-C),而且研發與營運更敢冒險衝,導致「撞車更常發生」。
👉 這就像小孩吵著要玩車車比賽,父母(財務)如果什麼都不管,雖然風險高,但孩子會怕撞而比較小心;如果父母保證「撞壞我會買新的」,孩子反而玩得更瘋,結果雖然單次損失小,但總體危險反而更大。
4) 結語
-
雙方賽局:重點在「誰要讓步?」
-
多方賽局:多了第三方後,制度設計比補貼更重要。
👉 在 Odoo 裡,應該設規則降低撞車,而不是靠加班預算去「救火」。
多方賽局:一年與三年的決策建議
📅 一年期建議
-
重點:避免「撞車」帶來短期混亂。
-
作法:
- Odoo 裡先設好「風險紅燈 → 自動延後」的規則。
- 財務不要急著提供加班預算(避免大家過度衝)。
- 每次專案後開一次檢討會,把撞車代價透明化。
👉 白話:一年內要先「管住急衝」,用規則保守地跑。
📆 三年期建議
-
重點: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文化。
-
作法:
- 制定「交錯週期」制度 → R&D 與 Ops 奇偶週輪流主導。
- 在 Odoo 加上「績效平衡」設計 → 衝與讓都能得到合理獎勵。
- 財務角色轉為「投資未來」 → 資金用來做系統升級,而不是補救加班。
👉 白話:三年內要「把衝撞轉成節奏」,讓大家輪流領功,不靠預算救火,而靠制度養成。
🐔 用 Odoo 說「Chicken Game」:多方賽局與決策建議
在 Odoo 的管理場景裡,研發 (R&D) 與營運 (Ops) 就像 Chicken Game 的兩位玩家:
-
衝 (Straight) = 強推新功能上線
-
讓 (Yield) = 延後一週
當雙方都衝,就會像「撞車」:缺陷、返工、加班;若一方衝一方讓,衝者拿績效,讓者保守安全;雙方都讓則穩健但缺乏動能。
一旦加入第三方財務 (Fin),賽局就變成 多方決策。財務若核准加班預算,雖然降低了單次撞車的損失,卻提高了大家衝的意願,長期期望損失反而更大。這說明了:在多方賽局裡,重點不是誰贏誰輸,而是 如何設計制度。Odoo 的價值正好體現在這裡:用 App Studio 加「風險分級」欄位,用 Automated Actions 設「紅燈 → 自動延後」,讓規則自動落實。
🧩 決策建議(短、中、長期)
📅 短期(一年內)
-
決策重點:先避免撞車帶來混亂
-
Odoo 作法:自動化規則 → 高風險標紅燈時,另一方自動延後
-
效果:短期內降低 (S,S) 發生機率,先守住穩定
📆 中期(三年內)
-
決策重點:建立合作節奏,避免衝撞惡性循環
-
Odoo 作法:交錯週期 → R&D 與 Ops 奇偶週輪流主導;績效平衡 → 衝與讓都有合理獎勵
-
效果:把衝撞轉換成規律的節奏,減少「誰該讓」的爭議
🕰 長期(五年以上)
-
決策重點:制度化與文化養成
-
Odoo 作法:累積數據 → 透過 BI 模組或報表追蹤長期風險與回報;將風險指標納入績效制度
-
效果:組織習慣「看數據決策」,不再依賴臨時補貼,而是用制度引導行為
🎯 總結
在多方賽局下,短期靠 Odoo 的自動化避免撞車,中期用週期與獎勵設計建立合作,長期則透過數據累積與制度化養成文化。
👉 簡單說:Odoo 是協調者,制度設計比補貼更能帶來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