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我們完整學會了 LLM Agent 的開發流程,從基礎到互動式 UI:
特性 | 規則型 Agent | LLM Agent |
---|---|---|
決策方式 | 明確的 if/else 條件 | 依靠 LLM 推理,自然語言理解 |
靈活度 | 低,流程固定 | 高,可動態處理多種情境 |
記憶能力 | 需手動管理 | 可用 LangChain Memory 保存上下文 |
擴展性 | 加功能需要重寫流程 | 可以串 Tools、API、Chain,輕鬆擴展 |
適合場景 | 流程明確、固定 | QA、客服、智慧助手、多步驟任務 |
LLM 只是智慧核心
LangChain 提供架構
Gemini + LangChain 實作心得
第二週的學習目標達成 ✅: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 規則型 Agent 與 LLM Agent 的根本差異:
然而,即使是 LLM Agent,也會遇到一個挑戰 —— 多步驟推理。
例如「先算 A,再處理 B,最後整合 C」這類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思考流程,模型可能會遺漏步驟或直接給錯答案。
👉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學習更進階的 ReAct(Reason + Act)架構,讓 Agent 能像人類一樣「先思考,再行動」,處理複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