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AI洞察 (Generative AI Insights)系列 第 32

第二十六天之三:銀行穩定幣與託管的下一步:AI、合規與金融基礎建設的新篇章

  • 分享至 

  • xImage
  •  

各位金融科技與數位轉型的策略家們,歡迎來到我們的AI鐵人賽第二十六天之三!我們將目光從教育與認知科學,拉回到一個更具商業實戰意義的領域:銀行如何利用AI,應對穩定幣(Stablecoin)發行與託管的複雜挑戰。

正如 CIO Taiwan 的文章 所指出,全球金融產業對穩定幣的態度已從質疑轉向審慎接受。銀行正準備主導這場資產數位化的趨勢。然而,銀行若要踏入這個市場,面臨的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更為複雜的「三重難題」:監管合規、營運風險,以及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的銜接。

在這場複雜的戰役中,人工智慧(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角色,將不再是旁觀者,而是重塑金融合規與風險控管模式的核心推手。

1. 穩定幣的「進場門票」:AI驅動的合規監測

對於銀行而言,發行穩定幣或提供託管服務,合規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進入市場的基本門票。然而,穩定幣基於區塊鏈,交易是即時、全球且可能涉及匿名錢包,這使得傳統的合規監測手段難以應對。

  • AI的角色: 將合規監測從「事後檢視」轉為「即時前置式防禦」。
    • 即時交易分析: AI模型能夠在交易發生的毫秒內,分析其行為模式。如果交易的金額、頻率、地理位置與用戶歷史模式存在異常,AI會立即標記為可疑。
    • 比對制裁名單: 透過 LLM 強大的文本分析能力,AI可以自動比對最新的國際制裁名單、風險實體資料庫,並將其與鏈上地址或交易細節進行交叉驗證,效率遠超人工。
  • 價值: 這種能力讓銀行從「合規義務的執行者」,升級為「智慧風控的提供者」,從而滿足監管機構對於「與傳統金融同等規格信任框架」的要求。

2. 託管業務的風險挑戰:AI的「內部控制盾牌」

銀行在託管業務上的優勢,在於其嚴謹的內控體系與信任基礎。但在數位資產託管中,最大的風險往往來自私鑰安全內部人員的誤操作或社交工程攻擊

  • AI的角色: 建立能預警內部風險的「數位基礎建設」。
    • 行為生物識別: AI可以持續監測內部人員在操作私鑰或敏感系統時的行為模式(例如打字速度、滑鼠移動軌跡),一旦發現與正常模式不符的異常行為,可能暗示著社交工程或脅迫,系統會立即中斷操作。
    • 應急處理: 當遇到鏈上駭客攻擊或凍結、贖回爭議時,LLM可以即時分析事件報告、區塊鏈數據,並輔助決策者快速生成應急處理方案與資訊揭露聲明。
  • 價值: 確保銀行能夠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將信任優勢延伸到數位資產領域。

3.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穩定幣作為金融基礎設施

從第一性原理來看,銀行投入穩定幣市場的動機並非只是「產品創新」,而是看中了它能解決跨境支付效率低下的痛點。穩定幣有潛力將清算週期從數日縮短至數秒。

  • AI的戰略地位: 銀行若想將穩定幣變成一種新的金融基礎設施,AI就必須成為營運底層的一部分,而非外掛功能。AI驅動的合規與風控能力,是銀行確保其創新業務能夠穩健落地的關鍵。

工程師的反思:結構性升級與市場戰略

銀行切入穩定幣市場,絕非只是「加個區塊鏈錢包」這麼簡單,而是一場關乎制度設計、流程到技術的全面結構性升級。作為AI工程師,我們的工作是設計那些能夠把複雜、高風險的數位資產業務,納入傳統金融嚴謹體系的「智慧模組」。最終,這將決定哪些銀行能在數位金融的浪潮中,搶佔先機。

結語:AI驅動的信任框架

穩定幣正在從「加密貨幣的子題」轉變為「金融基礎建設的一環」。而AI,正是打造這個新基礎設施中,信任框架和安全底層的關鍵鑰匙。這場戰役要求銀行必須證明自己能兼顧創新與穩健,才能避免淪為市場的淘汰品。

明天的文章,我們將會從爭議不斷的金融科技,轉向一個更具科幻色彩、也更具爭議的技術:腦機介面(BCI)。看看當AI與人腦直接連結時,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敬請期待!


上一篇
第二十六天之二:認知科學的AI加速器 — AI如何訓練人類的大腦,提升專注力與高難度技能?
下一篇
第二十六天之四:AI服務的「數位黃金」保衛戰 — API Key安全與代碼洩露事故解析
系列文
生成式AI洞察 (Generative AI Insights)3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