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3
0
生成式 AI

讓AI「陪」你寫論文系列 第 23

Day23 Liner:快速從概念中延伸出假說、提出 Peer Review

  • 分享至 

  • xImage
  •  

今日事項:認識 Liner 對於論文研究可以起到的功能,如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按讚或留言,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這裡碎碎念(?),我會很感謝的❤️


Liner--01 輔助在論文中讓人頭痛的假說階段

在寫論文的時候,很多階段都有其讓人頭痛的地方。

「提出假說」應該也可以被列為讓人頭痛的階段之一。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要有假說這個元素,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這個階段。

但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假說」。

簡單來說,價說是就是研究者的「推測」

每一篇論文的誕生,都始於一個研究人員的「為什麼」。

為什麼煮熟的湯放久了還是會變酸壞掉?為什麼細菌在某種黴菌附近會死亡?

這些「為什麼」,就是研究問題的起點,也是所有假說(Hypothesis)形成的源頭。

於是微生物學之父 Louis Pasteur 提出了「如果液體在無菌條件下仍能生成生命,則自發生成存在;否則否定」,用鵝頸瓶實驗推翻了自然發生說;而 Alexander Fleming 提出了「此種這種黴菌會產生一種抑制細菌的物質」,藉此發現了青黴素,開啟了抗生素時代。

但請注意,假說可不是你自己說了就算了

前面這樣講起來,好像假說其實並不難設定,只要設定一個推測出來就可以了,並不難。

但事實上,假說可不是空口白話說出來就有人信的

假說的設定,需要透過文獻、理論、觀察合力建構之下,進行合理推論,這樣設定的假說才能有被信任的基礎。

比如你說「我覺得紅色的廣告比較能賣出產品。」,這個假說就非常沒有說服力,如果沒有理論、沒有數據,也沒有清楚地變量設定,根本沒有辦法支撐這個假說,只能說是個「主觀印象」。

但如果改成,「根據色彩心理學與行銷研究,紅色會引發緊迫感與注意焦點。因此提出假說:『紅色背景的促銷廣告比藍色背景的點擊率更高。』」這樣就合理多了。

所以,想要設定一個漂亮完美的假說,必須先有幾個前置條件:

  1. 文獻中尋找關聯性
  2. 從文獻的關聯性中建立變量(變項)
  3. 具體描述變量(變項)間清楚的關係與方向

「假說」&「假設」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

兩個詞聽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其實是不一樣的兩個東西,而且常常被搞混。

我們先用表格搞清楚這兩種東西的不同。

英文 意義 可驗證性
假設 Assumption 預先設定的論述基礎或前提條件 ❌ 不一定可驗證
假說 Hypothesis 一種對現象的推測,用於研究中驗證,尚未驗證為真之前先假定為真 ✅ 可驗證

其實差別就在於,一個是建立在問題之前的條件,一個是問題之後的結果。

記得區分兩者的差別,如果在寫論文的時候把假說寫成了假設,有些老師或是口試委員可是會很嚴肅指正的哦!

讓 AI 幫你在初期建構假說

Liner 有一個從問題建構出假說的功能,可以讓你從你想知道的事情中,快速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假說。

比如圖片中,他收到問題後,會自己歸納出可以尋找的主題、找到相似文獻,然後透過文獻堆疊(它會初步寫出文獻探討),建構出假說。

其中的文獻都會標註在字句的後面,讓你可以很方便的去驗證正確性,也可以讓你在第一時間找到符合相關主題的文獻。

對於還在苦思冥想要怎麼建構價說的人,這是一個挺不錯的工具,推薦給各位~

Liner--02 給你即時的 Peer Review

期刊的 Peer Review 功能

有寫論文的都知道,如果論文寫得好一點,那麼論文口試結束並不是一篇論文得真正結束,還要投稿到研討會和期刊,讓它「見見世面」。

投稿到研討會,是錄取之後在會議的發表上和大家分享;但投稿到期刊不一樣,他們會是由同儕(Peer),簡單來講就是跟你相同或類似領域的人先看過後,再決定你論文的主題是否有突破性、可否在期刊中刊出。

而即使沒有通過,也常常可以得到其他許多有經驗學者的建議,往往可以獲得許多收穫,發現自己沒有注意到的點。

但是如果都去投稿了,基本上會想要一次就可以通過吧(雖然不太可能……但至少可以得到基本錄取只有部分內容要細修的那種結果),那如果想要交出去的就是目前最完美的狀態,是不是可以先請別人幫忙看一看,給一點回饋?

還沒有人能給你提建議?那先讓 AI 來試試看吧!

Liner 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能,是我目前用過的研究型 AI 都沒有看過的,叫做 Peer Review,將你的文章丟進去後,會有五個審稿人來評估這篇文章

五個審稿人分別是 Novelty(新穎性)、Rigor(嚴謹性)、Clarity(清晰度)、Impact(影響)、Limitation(限制),也表示 AI 會從這五個方面去評估。

個人用完之後覺得這些建議挺有建設性的,內容的回饋有許多地方和口試委員說的都一致,比如其中的缺陷、優點等等,所以建議各位如果有評估的需要,可以在這邊試試。

當然,這還是一個 AI 工具,如果本身的文章是保密性比較強或是較怕洩漏的文章,也可以自己評估要不要丟上去。

Liner 的其他功能

1. AI 摘要(Summarization)

上傳一篇論文或貼上段落,Liner 能自動幫你:

  • 抽取重點

  • 概述研究目的、方法與結論

    非常適合在蒐集文獻時快速判斷「這篇有沒有用」。

2. 筆記重點標註(Highlight)

瀏覽網頁或 PDF 時,可以用 Liner 的瀏覽器外掛直接劃線標記。

所有重點都會自動同步到你的 Liner 筆記本中,再也不用自己複製貼上一大堆段落。

3. AI 聊天輔助(Ask Liner)

類似 ChatGPT 的互動,但更偏向知識型問答

4. AI 助理筆記整理

把你標註過的多篇內容整合成一份報告

這功能對「文獻探討」非常有幫助,能幫你快速彙整多篇文獻的觀點。


上一篇
Day22 利用 NotebookLM 的功能統整多篇相關主題論文內容
系列文
讓AI「陪」你寫論文2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